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省律协未保委举办“律师、媒体、儿童”沙龙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06-05 09:21:12

法治安徽网讯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里,玩游戏成了不少未成年人的主要消遣,有的甚至瞒着父母进行大额充值,引发广泛热议。5月31日,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律协未保委”)举办第十六届“律师、媒体、儿童”沙龙。本次活动以线上视频会议形式进行,邀请了律师、学生家长以及媒体记者,围绕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及游戏充值问题展开讨论。

“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后来因为孩子玩,我想对游戏有所了解,就也注册了账号,和孩子一起玩。我觉得家长一定要做好教育引导。”合肥颐和中学七年级学生小东(化名)喜欢玩一款益智类游戏,开明的母亲有时间也会陪他一起玩。小东的母亲在活动中表示,网络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其在缓解压力、开发智力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不让孩子玩游戏并不现实,家长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对游戏的正确认知,避免让孩子沉迷游戏。

与会家长大多赞成小东母亲的观点,但也有家长对孩子私自充值的行为表示担忧。合肥45中工业区分校学生小亮(化名)的家长在会上透露,孩子曾经瞒着他,用他的手机给付费游戏充值,还好数额不大并被及时发现。还有一名与会家长表示,自家孩子在小学阶段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她将此事向班级老师反映,希望学校也加以引导。后来,班级老师向她反馈,经过摸排,全班40多名学生有一半的学生进行过游戏充值。为此,学校专门召开会议强调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平台“打赏”的钱,父母能追得回来吗?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其中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遇到网络游戏消费纠纷,有需要的家长可以随时联系省律协未保委,或拨打12355热线,我们律师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省律协未保委主任委员姚炜耀律师呼吁广大父母,尽量多陪孩子参与线下活动,保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手机使用情况值得关注,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有些家长出于补偿心理,就给孩子购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但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成瘾。另外,他呼吁网游经营者要严格执行实名认证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玩家,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当有效启动游戏防沉迷系统、支付限制等保护机制。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范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