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尘封《申报》中的芜湖关轶事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06-19 14:31:19

□老茂

1901年9月7日,晚清政府全权代表、外务部大臣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北京与侵华多国联军代表签订《辛丑各国合约》。据此,清政府被迫同意将通商口岸50里内常关划归洋关兼管。

当时《申报》记载的一段芜湖关的逸闻,与《辛丑各国合约》直接关联:围绕《辛丑各国合约》的履行,芜湖常关职员及民众共百余人的一场激烈抗争活动,在全国引起广泛社会影响,被后人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百科全书”——《申报》两次关注。

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初十日(1901年11月20日),《申报》三版头条报道:“鸠兹客述芜湖访事人云前者芜湖大关书役某某等人因常关归并洋关归咎于关书韩玉成丁旭将家中器物击毁一空新关税务司墨贤理君(注:美国人、1874年9月进中国海关、1893年5月至1904年4月任芜湖关税务司兼邮政司)闻之函告徽宁池太广兵备道龚幼甫(注:字际友、又称龚盛阶、湖南人、1901年10月至1902年4月在职)观察饬将某某严办以示之惩不意某某以事在洋人经理之前洋人不应出面干涉因之抗不到案似此蛮横无礼恐终不能法外逍遥也。”此外,十月初十四日的《申报》二版又登载谈资:“前者常关各口书役有裁汰之信迁怒于洋关书吏韩玉成丁旭聚众数百人拥至其家恣意殴人毁物韩虽幸得逃逸而丁已遍体鳞伤事后洋关税务司墨贤理君恶其凶横开列为首之五人名姓谒见徽宁池太广兵备道龚幼甫观察声请从严惩办以儆效尤观察允之”(以上原文均无标点)。“流年自可数期颐”,《申报》捕捉这段尘封百年的轶事,弥补了地方或海关历史资料的缺失。

这次自发的抗议斗争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民国版《芜湖县志》记载:“《辛丑条约》五十里以内常关归税务司节制,在芜湖并未实行,惟由常关每年须解一成经费转交总税务司。民国二年七月十六日始行接收。”因此可知,当时安徽芜湖没有将常关按时归并洋关,延期长达十二年之久,在全国属于特例,不仅暂缓交出芜湖常关之主权,也争取到当时政府不可多得、且数量不菲的税额。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至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芜湖常关税收统计报表为例,仅11个月税收达35万银两,扣除提交洋关一成经费,尚余33万余银两;芜湖常关税收呈逐年增长态势,到1913年7月划归芜湖关税务司节制,常关年税收已达60万银两。

能够获得阶段性成果,显然与《申报》所记载的这次抗争活动相关。同时辩证分析,也含有其它两方面因素:如当年5月、7月芜湖发生重大蝗虫、洪水灾害,数万人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十年前的1891年5月,芜湖约5000民众在反对洋教暴力活动中,还同时冲击芜湖关、焚烧了海关外籍人员住宅,曾在全国引起轰动;以英国人赫德为首的总税务司,也避免与声势煊赫的李瀚章、李鸿章豪族在芜湖经济利益相抵触,正如(美)马士在其名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所称:“与那样一种势力去抗衡是不聪明的。”

时光茬苒,往事如烟。到1946年6月,芜湖常关、洋关均被裁撤关闭,海关事务由金陵关兼管,安徽历史上的皖关落下了帷幕,只留下芜湖关的历史印迹——三幢国家或省级文物保护欧式建筑。特别是矗立在长江畔的“芜湖关”百年大楼,既是芜湖早期开埠标志性建筑之一,又成为令人瞩目的旅游景点和博物馆,如今,整点报时的音乐钟声重新回荡在芜湖市滨江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