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政府,谢谢交运局小刘,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平台,不仅缓解了我家庭的经济压力,我也能就近照顾父母,给我们全家人带来了希望……”
49岁的张四龙满怀激动的泪水说道。
张四龙,泾县榔桥镇大庄村人,现年49岁,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母亲俞满珍,68岁,弱智,而年迈的父亲张太平已是82岁,年老体衰,两位老人都急需照顾,因此无法出外打工,只能想办法在离家近的地方找工作。张四龙口中特别要感谢的小刘名叫刘娟,是泾县交通运输局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今年开春以来,在县交通指挥部综合协调办公室工作的刘娟,得知有许多贫困户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外出打工,而闲置在家时,脑海里便有了一些想法,能否抓住当前泾县在疫情后各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复工之际,在劳务协作上做文章?能否在消费扶贫上做文章?随后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后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带着领导的嘱托她说干就干!在榔桥镇扶贫站多次了解详细情况后,她利用休息时间分别到芜黄高速4~8标段、安徽建工集团泾县安建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对接,并以榔桥镇作为先行试点,共同建立起“交通扶贫共振线”,先后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1个,她的辛勤付出初见成效。
在得知榔桥镇13个村中,共有8个村存在农副产品滞销情况后,她立即行动起来,与榔桥镇扶贫站工作人员结合多位农户的品种优势进行商讨,制定一份非常具体、细节到位的《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方案》,方案中具体制定了“购、销、送”一站式服务的构想。由参建各方提前2天将所需食材清单提供给榔桥镇扶贫站,榔桥镇扶贫站立即与各村联系,第一时间确定可供食材数量、质量,集中到镇政府称重,然后由镇扶贫工作站负责打包装袋、贴上标签、安排送货,很快,方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实施,有效的缩短了贫困户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让贫困群众无滞销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在单位领导的有力帮助之下,和她积极努力的协调各方面环节,参建各方已帮助榔桥镇销售农产品约3万元,真正做到了建设高速道路的同时“连路组网”,又打开了一条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的“高速通道”。
刘娟在交通扶贫的道路上,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切实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帮扶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