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伊法官,杨某托我来送钱了,请你们把单位门口的悬赏公告撤掉吧,不然他真待不下去了。”7月7日上午,“失踪”了大半年的被执行人杨某委托朋友来到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主动偿还了申请执行人张某全部款项合计21946元。
杨某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2016年7月份,杨某因生意周转多次向张某借款合计20000元,并向张某出具“欠条”一份,承诺于2016年12月前还清。然而,承诺到期后,经张某多次催要,杨某一直未偿还借款,张某将杨某诉至雨山法院。2017年10月份,法院依法判决杨某在法定期限内偿还张某借款20000元。判决生效后,杨某仍拒不偿还,张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干警向杨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等文书材料,并依法查控了其名下财产。但杨某名下并无可供执行财产,其本人经法院多次电话通知也一直拒绝到院,甚至与执行干警玩起了“躲猫猫”游戏。该院依法冻结其名下所有银行账户,并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限制高消费,但杨某对此不以为意,该案的执行一度陷入僵局。
7月初,雨山法院执行接待室收到最新线索,已上“黑名单”的杨某目前“躲”在江苏省泗阳县某酒吧上班。
7月7日上午,雨山法院执行实施团队紧急驱车300公里赶到该酒吧,但杨某本人当时并不在酒吧。当天晚上,执行干警在酒吧周围一直蹲守到夜里11点钟,仍未发现杨某踪迹,执行干警将对杨某的悬赏公告贴在酒吧门口。仅仅一会儿,悬赏公告吸引了杨某多名同事及往来群众聚集围观。次日上午,执行实施团队尚未回到马鞍山,杨某的电话早已打到雨山法院执行局,主动要求还款,并承诺委托他人当天下午就到法院还款,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唐欢 通讯员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