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坚守不懈筑牢放心之堤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08-10 09:10:18

进入8月,雨一停,高温天气就急不可待地上线了,水位呈高位缓退状态。省监狱管理局政委梁国强表示,应杜绝松懈麻痹心理,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不到防汛结束,绝不放松各项措施。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以下简称“白湖监狱”)民警职工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拉起警戒线,用“洪水不退,我们不退”的信念继续扛起抗洪抢险的职责,筑起一道放心之堤。

久经考验的“抗洪专家”

炙热的阳光下,白湖监狱防汛工作技术专家组成员孙世禄、汤世能站在盛桥段的一处管涌点查看。管涌点位于高压电线杆的基座下面,线杆上是3.5万伏的高压线路。前期处置的时候,由于渗点较多,孙世禄、汤世能指导大家用沙袋做成1米多高的围井,然后放上碎石子,防止泥沙流失。“水还在渗,但出的是清水,不是浑水,问题不大。”

孙世禄和汤世能都已年过半百,年轻时来到白湖,在此扎下了根。一晃工作生活了数十年,历经好几次抗洪抢险,渐渐摸索出了一些经验,“防汛抗洪专家”的名号就慢慢叫响了。对此,他们自己却不以为意。“别专家专家了,充其量我只是个‘土专家’罢了。”孙世禄给出了耿直的回应。

不过,久经考验的“抗洪专家”在关键时刻,能够彰显出“硬核”担当。7月19日上午,石山监区巡查人员在责任堤段发现了三处管涌险情,情况紧急。孙世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水浑,说明水是从大堤内渗透来的,坝体被浸蚀后,土质松软才会出现这种状况。”大家一起紧急商讨对策,提出了围堰压砂处理法:将木桩打入管涌周围,用装满砂石的编织袋累砌覆盖。50根木桩、48块木板、2000余个编织袋、装填约200立方砂石……经过6个小时不停歇的努力,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交出合格的“抗洪答卷”

“爸爸,我高考成绩出来了,639分!”7月23日,梅山农场副场长徐济新正在堤坝堆放沙袋,儿子打来电话报喜讯。徐济新感到非常欣慰,近段时间,他一直在单位参与抗洪,没有时间陪儿子备考,可孩子非常争气。“儿子,你通过努力,交上了一份不错的高考答卷。爸爸也不能输,我也要在抗洪工作中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父子之间的承诺,徐济新用行动作答。梅山农场处于白湖监狱东大圩,根据相关要求,为了做好生产、行洪两手准备,从6月下旬起,徐济新就及时摸排场内人员物资及危化品,造册上报,并制定人员物资转移预案,落实具体责任人。

7月15日下午3点半,接到人员撤离命令后,徐济新立即到现场督促人员及部分大件生活物资离场。由于撤离时间仓促,今年刚刚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泵房内,价值6万多元的电机及电器控制柜,没有拆卸转移上来,徐济新记挂在心里。7月16日,在请示上级同意后,徐济新带领人员去拆卸转移。

电机重量达220公斤,而泵房所在位置过窄,车辆无法进入,徐济新他们只能采用最传统的拖拉拽方法。可雨后路面湿滑,不好着力。徐济新心生一计,在电机下面垫方木,方木上放圆管,再把电机放在钢管上拖拽滑行。三四个人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电机拉出来,转移到庄台,避免了损失。

东大圩蓄洪后,徐济新也转移了战场,对口支援盛桥农场。7月21日,盛桥农场串河大堤发生险情时,他带领梅山农场职工战斗在抢险一线,及时帮助解决了险情。

话不多说的“实干先锋”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去干。”正所谓言为心声,朴素的话语,一如范洪琦其人,低调朴实勤勤恳恳。

范洪琦是顺港农场一分场厂长,负责1.5公里防汛段。该堤段发现的渗水点较多,有28个,隐患突出。“手机一响,心里一惊。”范洪琦告诉记者,最紧张的一天,他们发现了8处险情。范洪琦与技术人员赶紧商定方案,组织队员打围堰、压石子、堵漏水,每一个环节都扎扎实实做好,最终排除了险情。

抗洪抢险是头等大事,农场管理也不能落下。7月23日,范洪琦抓住晴好天气间隙,组织开展“人工打药”和“无人机打药”。无人机打药5小时,他寸步不离守在现场;人工打药9小时,他提前反复叮嘱大家注意事项。“分内的事情,就要一门心思做好。”范洪琦话不多,却很有分量。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尤仁祥 钟仓健 王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