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今年以来,铜陵市公安局警校在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中,坚持高位谋划、对标一流、实战引领、培训先行,全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江淮公安铁军。特别是全省新警初任培训班开班以来,该校结合疫情防控部署,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统筹安全和训练两大主线,紧盯“三个突出”,积极上好学员从警生涯的“第一堂课”,为有效履行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能力素质保障。
突出“严”字打头,警容、警风、警纪贯穿始终
铜陵市公安局警校紧盯疫情防控形势,开训后,积极做好封闭式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组织开展每日体温检测,并利用战术馆、射击馆开展室内训练完善防暑降温、伤病治疗等应急措施,规避高温天气带来的风险隐患。为了让全体学员迅速进入角色,该校在多个场合三令五申强调纪律作风问题,督促学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训练纪律、生活纪律,坚决把纪律作风意识贯穿到每一堂课、每一次训练,确保人人讲纪律、处处有纪律、时时守纪律。
严格日常管理。该校采取编制学号、班号、区队号和大队号的方式,实行集中统一的警务化管理。做到“一日生活”制度化、警容风纪严整化、内务管理标准化、考核制度规范化、实战技能训练和应急反应常态化,确保入警训练安全有序、生动活泼并取得实效。
强化集体考核。该校对全体参训学员采取操行量化积分考核,将积分情况与个人综合考评、学业成绩挂钩,按照“加分不设限、减分不越线”原则,对扣除15分者一律劝退、绝不手软。
截至目前,共有20余名学员因内务、宣传、会操等受到通报表扬、加分奖励,2名学员因违反纪律被通报批评,起到良好的示范和震慑作用。
突出“教”字提升,教官、教材、教法齐头并进
受疫情影响,新警初任培训班压缩至80天,该校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围绕“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着力学基础、学重点、学急用。
优选教官团队。通过在市级教官、基层小教员中仔细甄选,组建了一支有经验、懂技能、会教学的教官团队,形成了一个以警务实战教学为主、九个学科组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开课前全体教官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调研、集中备课、试听试讲活动,不断提升教官团队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
丰富教材教案。以公安部、省厅教材为主,同时鼓励教官和业务骨干开发新课程,编写职业性与专业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规范性与创新性同步的教案教材。目前自行研发教案86份,编印《警务实战培训手册》《法制培训教案汇编》《治安管理培训教案汇编》等教材6本,拍摄微课程6部,为下一步总结技战法、成果理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学员自学、云端助学等多种形式,围绕思想政治、法律基础、科技应用、舆情引导等科目开展理论知识宣讲,一改传统单向教学模式,探索实行“互动教学”,配合“一周一考核”测试,确保各类理论知识入脑入心。
同时,警务实战学科组通过案例讨论法、场景模拟法、实战对抗法等模式,穿插复习、讲解、点评环节,要求学员课后集中研讨,实现“温故而知新”,切实做到知识消化不过夜、不留盲点、不打折扣。
突出“训”字发力,周训、集训、云训同步推进
为激发训练热情,该校在初任培训中摸索出“四个一”训练模式,即“每周一会操”“每周一讲评”“每周一检查”“每周一会议”,真正实现用会操检验训练成果、用讲评提升训练质效、用检查提升内务标准、用会议加强日常监督。同时注重新老“传帮带”,挑选部分新警学员辅助教务工作,汇聚各种力量形成教学合力,深化实战导向的集中训练。根据初任培训特点,该校以服务实战为导向,采取“短平快”的授课方式开展训练,重点围绕警务实战初级达标考核、最小作战单元、警械武器使用等内容开展集中训练,针对一线勤务中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警情,对学员们的执勤站位、协同配合、单兵突击进行集中讲解演示,把教官们的“看家本领”转化为学员们的“上手技能”,切实提升实战训练能力和个人素养。
开拓形式多样的线上训练,用足用活公安内网,依托省厅、市局两级视频学习平台,开展线上微学习,提升实战技能。充分利用钉钉、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载体,收集学员训练需求,教官学员“一对一”交流,利用云端学习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提升。
聚焦人性化接地气的课外生活。在聚焦实战训练这一主线的同时,该校注重挖掘、丰富学员的训外生活,赋予训练更多趣味性、接地气、人性化元素,实现凝聚警心、激发斗志、增强集体荣誉感的良好效果。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各类友谊比赛,采用公推+自愿参赛模式和淘汰赛制,广大学员踊跃参与,在赛场上你追我赶,培养了“团结、友谊、进步”的竞技协作精神,使“健康生活、快乐运动”蔚然成风。在建党99周年之际,举办了“党旗耀警营 我的故事给党听”主题演讲比赛。
(通讯员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