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近年来,舒城县投入百亿元新建、改建了国道G206、G237、G346、G105和省道S603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等200多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形成“一环五射”的县域干线公路网。干线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提升,为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便捷出行提供了切实保障。
“我们舒城县先后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称号,在大力推进公路建设的同时,我们按照建成即管的原则,同时在管好、护好公路上聚焦发力。”县交通公路部门负责人说。该县近期正在开展的干线公路路域环境集中整治,就是管好、护好舒城干线公路的一场攻坚战。
党委政府重视。舒城县委、县政府重视交通公路发展、关注保护公路工作。县委副书记王万喜几次召集公路沿线乡镇、交通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沿路察看干线公路路域环境;县政府副县长傅代智多次现场调研干线道路管护状况;县委、县政府同时明确乡镇政府为干线路域环境治理责任主体,先后召集现场布置会、任务推进会,现场交办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全程跟踪督查。今年7月,县委、县政府再次督促要求开展干线公路路域环境集中整治,沿线乡镇纷纷行动,主动协调交通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落实各项整治任务、集中优化美化路域环境。
部门联动合力。舒城县在开展路域环境治理的工作中,由属地乡镇政府牵头,交通、公安、交警、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齐抓共管开展、密切联系协调、统一组织行动。在整治实施前,依法大力宣传教育、争取沿路群众支持,在整治实施中,精心谋划、做好预案准备。在整治实施后,加强执法巡查、防止反弹。以该县舒茶镇为例,206国道、346国道穿境而过,在两条国道改建提升后,该镇道路两侧一些无证经营的快餐点、加水点、维修点等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搭乱盖,既影响了干线路域环境,又对道路安全形成隐患。为彻底整治路域乱象,该镇精心谋划,牵头协调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出动执法人员和镇村干部100多名,执法车辆和机械16台(套),在7月10日、11日用两天时间开展一次路域环境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效果。
责任明确到位。为将路域环境治理纳入常态化管理,舒城县交通部门和沿路乡镇联合在干线公路沿线每个村,设置一块醒目的路域环境整治责任公示牌。乡镇一级责任人,明确必须为乡镇长,村一级必须为所在村书记。公示牌同时公示该路段交通执法巡查责任人、监督举报电话和路域环境“八个无”标准。明确规定了路域环境整治“两个责任”,即交通执法的巡查监管责任、镇村两级干部的属地管理责任。用“两个责任”将路域环境的常态化管理明确到村、责任到人、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实施问责倒查。
交通担当作为。在路域环境集中整治中,县交通运输局多次召开党组会、推进会专题研究布置,党组成员和县公路部门班子成员分成五个小组,分头深入乡镇对接、共同组织实施。去年实施中正值高温酷暑,今年实施中连日大雨,县交通系统所有参与的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始终坚守一线、早出晚归、直面矛盾、迎难而上,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维护了道路安全畅通,展示了舒城交通队伍形象,也受到沿路群众、来舒游客和上级领导的肯定认可。在日常路域环境治理巡查中,县交通路政执法人员依据《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安徽省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职尽责、常态化开展管理、及时查处各类涉路违法案件、维护路产路权、保护公路安全畅通。
2019年该县开展的路域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封闭乱开道口167处、修复护栏685块,公安部门依法行政拘留1人、当场传唤2人;今年7月再次开展的路域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依法取缔公路沿线非法加水快餐点 28 处,清理乱堆乱放、占道经营65 处,拆除非交通标志牌82块,公安部门依法当场传唤3人。
该县交通公路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路域环境治理成果,打造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舒城干线公路,把我县路域环境优化美化为县域景区化的风景线、标志线、生态线。”
(通讯员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