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南湖戒毒所”),近距离了解一群特殊的教师和他们的教育戒治理念。近十年来,南湖戒毒所通过搭建五级框架科学戒治体系,培养专兼职教师和教育能手,不断提高戒毒人员的法律认知和文化水平,营造了教育戒治的良好氛围,使“科学戒治”成为南湖戒毒所全体民警和专兼职教师的行动遵循。
科学制定戒治方案
戒毒人员有三重属性,分别是:违法者、病人和受害者,戒毒民警相应的也有三重属性:执法者、医生和教师。不过,有别于学校里的老师,戒毒民警更多的功能是教育戒治挽救吸毒人员。
戒毒人员江东(化名)是一名80后,家中独子。大学毕业后通过“三支一扶”招考进入村委会工作,后被借调到镇政府委以重任,却因交友不慎沾染上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入所后,江东对戒毒所的管理制度产生抵抗情绪,时常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如突然砸坏生活用品、与家人通话后失声痛哭等。针对江东的表现,民警高红军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与其家人联系,询问其他戒毒人员等多种途径,寻找问题根源。原来,江东的妻子对其吸毒这件事耿耿于怀,江东害怕妻子提出离婚。
鉴于江东的情况,高红军以“静心”、“塑形”、“铸魂”为目标,为江东制定了针对性的戒治方案。
精准戒治促新生
民警积极邀请江东妻子来所进行帮教,妻子获悉江东的情况后,答应再给他两年时间,并承诺在江东戒毒期间,照顾好孩子和他的父母。江东的后顾之忧暂时解除,安心投入到戒治当中。
考虑到江东有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民警安排他负责阅览室管理和黑板报制作。江东写的一手好字,且板报设计新颖,很快就赢得了其他戒毒人员的赞赏。民警抓住这一有利契机,进行正向激励。
在民警的耐心引导和家人的积极支持下,江东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各方面表现突出,在全所戒毒人员法律常识、戒毒常识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解戒后的江东和妻子一起创业,生活步入了正轨。
打造教育戒治品牌
近十年来,南湖戒毒所通过搭建“五化”科学戒治体系,借助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精品课程录制,成立国学教育名师工作室,锻炼培养了像高红军一样的专兼职教师70余名,成功教育挽救了上万名戒毒人员,打造了“湖山徽韵”教育戒治品牌。
教育矫正校园化。在全所打造了7个教学点,自编教材和文化读本,初步建成了电视广播教学系统和“校园网”,建立了藏书近2万册的图书馆,挂牌了宣城市图书馆南湖分馆,在戒毒人员宿舍打造了8个阅览室,常态化开展优秀图书进场所活动。
康复训练兴趣化。普及各具特色的工间操,如第九套广播体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开设康复训练兴趣小组,如篮球、乒乓球、太极剑、太极扇等。根据戒毒人员的兴趣和特长,引进园艺师、面点师、康复训练辅导员、插花制作等易学实用的技艺项目,开展就业培训。
心理矫治科学化。南湖戒毒所以心理咨询师团队为依托,设立专家工作室,运用VR和心理咨询自助平台,自主研发毒瘾自测评估量表,对戒毒人员实施科学预测、严密防范、及时化解心理危机,发挥心理矫治攻心治本、科学戒毒的功效。
文体活动社团化。发挥文体艺术的辅助教育功能,在戒毒人员中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相继成立了湖韵合唱团、湖山书画社、篮球队、乒乓球队、湖山徽韵艺术团,威风锣鼓、女子腰鼓、扇子舞、太极拳和搏击操等“一队一特色”项目,多次在全省戒毒人员康复运动会、“6.26”戒毒成果展上精彩亮相,舞蹈《罂粟花的眼泪》和小品《妞妞的心愿》等文艺节目,走上了安徽大剧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帮扶延伸社会化。成立了“康乃馨”爱心志愿帮教团,在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扶贫救困、人文关怀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与皖东南各地司法局建立“双向联系”机制,常态化开展戒毒宣讲、场所开放、家长学校、社区指导、就业推介等活动,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教育矫治、社会帮扶衔接,构建了“大戒毒、大矫治”工作格局。
(通讯员 吴晶晶 荀雷 田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