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立起来 建起来 活起来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09-17 10:40:46

法治安徽网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基础在乡村,工作难点、重点也在乡村。2019年6月,宣城市委、市政府印发《宣城市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围绕法治乡村建设的不足及短板,以“法治宣城”建设为抓手,在崇德尚法上求突破,在服务为民上下功夫,通过立起来、建起来、活起来,激起法治乡村建设一池春水。

一是平台立起来。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87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739个 (不含广德市)。同时,通过线上平台开设司法鉴定、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电商式法律服务店铺204个,上架公共法律服务产品1155个。构筑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平台。建成宛陵湖法治文化馆、宛陵湖法治文化公园、昭亭路法治文化主题街,形成独具宣城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观带,并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一县一馆一公园”建设的地级市。截止目前,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个,建成农村法治文化公园(广场)188个,已逐步形成与城乡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相补充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打造特色化“百姓说事点”平台。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市,我市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在群众常聚集、人气旺的活动场所设立“百姓说事点”,通过说事、议事、调事,畅通基层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百姓说事点”368个,收集各类信息1434条,调结纠纷1031件,解答法律咨询996条。

二是队伍建起来。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出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实施方案,优选党员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通过村(居)法律顾问室、法律服务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方式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普及法律知识。其中,我市在宣州区试点的“法治扶贫”工作,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效融合,通过组织村(居)法律顾问为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案件代理,截至目前,为村委会审查各类合同72份,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37件。村居“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实现全覆盖。发布《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双培工程的时间线,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至少培育1名“法治带头人”,每个自然村至少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 ;到2022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至少培育2名“法治带头人”,每个自然村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同时,在全省率先组建市级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讲师团,通过“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美好生活 与法同行”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登记在册的“法律明白人”有5184名,“法治带头人”有815名。

三是创建活起来。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将法治文化与当地风貌相融合,形成“一县一品”“百花齐放”的生动场景。如绩溪县瀛州乡龙川村(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将法治元素嵌入景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宁国市南山街道万福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是全省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发源地,也是全省法治乡村建设现场会的召开地。旌德县蔡家桥镇朱旺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则在当地“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中提炼出“二山二水”基层法治治理新模式。截止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42个。加强“百千万法治家庭”创建工作。围绕“美好生活·与法同行”主题,积极组织开展“守法圆梦”“春风化雨”等六大主题活动,先后培育出最赞心动法治家庭100户,市级法治家庭标兵户1000户,县级法治家庭示范户10000户。2019年,“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入选首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并被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局长王晓光推荐到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今年6月,法治家庭培育工程被全国普法办纳入国家“八五”普法规划调研课题。9月中旬,《法治日报》记者对我市“法治家庭”创建工作进行专访,并作为安徽普法的亮点特色工作予以强力推介。

(通讯员 翟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