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近年来,黄山市公路中心歙县分中心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落细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低碳出行”的部署,以新安好山水自然环境与天下古徽州人文景观为依托,着力建设凸显徽风皖韵地域特色的生态绿道,持续推动黄山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
国道233歙县城区段道路,公路两旁宽阔、平坦的人行道上整齐地矗立着一株株高大的樟树、水杉和白玉兰树等,构成优行悠游的“樟树大道”“绿景长廊”。并且公路紧临沿线歙州公园、新洲公园、紫阳公园(朱熹公园)、古关公园、张署音乐广场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与歙县水韵绿城相得益彰,美丽无限。桂林镇界牌岭段,巧用空旷地带,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匠心设计手法,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以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的高低错落模式,栽种大香樟、桂花、红梅等珍贵树木,并建观景亭、铺设草皮、埋石造景、设栅警示、墙体刻字等。独具徽文化元素的生态景观犹如镶嵌在国道上的一颗绿明珠,璀璨夺目。
省道347三阳镇昱岭关段,充分展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之美,坚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四季常绿、色彩丰富”的原则,采取“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的层次布局及“线型”绿化与“景点式”美化的空间互动模式,从高到低依次栽植黄山栾树、桂花、红叶石楠等名贵绿化苗木。周边修建徽派古典风格的八角亭,摆放景观石,设置步行道,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吴大路段,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优化设计,打造形式多样、和谐统一的路域特色。结合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建设、徽杭高速公路沿线生态建设提升工程以及美丽公路建设,重新规划了整条公路路树,按照“灌乔结合、梯次布置”“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的原则,采取不同树种间隔式搭配种植模式,栽有黄山栾树、红叶石楠等树,提升道路绿化品质,形成“路成带、带成林、林成绿、绿成景”的亮丽风景线。
(通讯员 钱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