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10月15日,省药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省已确定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宣木瓜等15个“十大皖药”品种,全省“十大皖药”示范种植面积共127452.2亩。“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有力促进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44个“十大皖药”基地共带动5000多名贫困户增收,每年人均增收5500元左右。
省药监局副局长姚强介绍,我省作为中药资源大省和中药产业大省,目前已查明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居华东地区首位,全国第六位。2019年安徽省中药材栽培面积为213.4万亩,产量71.8万吨。
为推进全省中药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和产业扶贫,发挥中药资源优势,2016 年,全省开始启动“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工作开展以来,省推进“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三届产业示范基地遴选,共确定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宣木瓜等15个“十大皖药”品种、44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76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通过实施“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我省已打造了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中药品牌。目前,“药信”“广印堂及图”“何云峙”等3个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霍山石斛、滁州贡菊、金寨灵芝、金寨茯苓、旌德灵芝、九华黄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商标,“金玉牌滁菊”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同仁堂牌白芍”被评为“第三届中药饮片诚信品牌”。
“十大皖药”在助力脱贫方面成效不断凸显。据介绍,我省通过编制贫困县大宗、道地药材种植推荐目录,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引导中药企业、贫困县发展皖产道地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同时,通过引导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与当地政府签订产业扶贫计划,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药材种植、采收和初加工,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推动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落地。
下一步,省推进“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也将进一步加大“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力度,打响“十大皖药”绿色道地品牌,切实发挥“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