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我省4名先进个人和1县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其中,省司法厅驻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焦凤军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驻村扶贫这3年,焦凤军写下了摞起来一米多高的扶贫手记,更留下了战“贫”斗穷的坚实足迹。他抓好党建,凝聚起两委干部战斗力;抓好增收,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产业,乡村面貌生机勃发;抓好服务,以身作则亲民爱村……
主动请战奔赴一线
马庄村位于萧县西南边陲,是深度贫困县中的贫困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一些贫困村民参与卖血导致交叉感染,很多家庭因此支离破碎债台高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61户8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5.7%。
该村脱贫攻坚任务之艰巨,是难啃的“硬骨头”。可年过五十的焦凤军,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请战,一腔热血投入到驻村扶贫,他的这个决定令亲友、同事诧异不已。焦凤军先后在省政府4个部门工作,任处长15年,并且有国务院机构、县区政府挂职和国外培训经历,连续两届被确定为后备干部。面对不解,焦凤军说:“省里不缺我一个处长,但村里可能缺我这个扶贫队长。”
2017年4月28日,焦凤军作为我省第七批选派干部,由省司法厅(原省政府法制办)派驻到马庄村开展扶贫工作,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天报到时,尽管心里有预期,但他还是被眼前的现状震惊了:村部的大铁门锈迹斑斑,村容村貌脏乱差,整个村子一片破落的景象……
驻村第三天,村“两委”召开会议,焦凤军敏锐发现,工作队驻村后几套班子“几张皮”,工作难以开展。为此,他把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县政务中心驻村工作队、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整合起来,将“四张皮”粘成“一张皮”,建立了马庄村工作队、党总支、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并以此机制决定全村所有重大事项,有效凝聚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合力。
“干部精气神提升了,才能带动百姓脱贫致富。”为了优化干部结构,焦凤军带着工作队深入走访,推荐了3名年轻村民作为村“两委”人选。他们还通过“海选”、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在全村选聘了14名扶贫小组长。一个高素质、年轻化、能力强的新领导班子被建立起来,给村里带来了新气象。
沉下身子找对路子
驻村扶贫,抓好产业发展是关键。为了找准村里的“贫血”症结,焦凤军带着工作队、扶贫小组长先后走遍全村1544户村民,其中361户贫困户走访了5 遍。在近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有时一天来回好几趟,每人都走坏了七八双鞋。在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颁奖大会上,焦凤军带领工作队和村干部遍访贫困对象的图片报道被选作颁奖背景,并收入《中国脱贫攻坚先锋》一书。
经过深入调研,工作队坚持立足村情谋发展,疏通“活血”脉络,激活“造血”细胞。
建设光伏发电站,为240户贫困户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发展特色种养业,扶持有劳动能力、有种养技术的贫困户分别发展胡萝卜种植和山羊养殖。为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问题,焦凤军争取到水利项目580万元,为村民每50亩地打一眼配套机井,全村打井100多眼。据测算,每眼机井节约打井费10000多元,有水后每亩地一年两季种植蔬菜和其他作物可增收600多元。
创办村集体企业,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注册成立萧县马庄生态田园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业项目开发、农产品种植、初加工、冷藏、贮存、销售等。
同时,通过建设扶贫工厂、农机租赁、特色产业带动、投资分红等,全面扩大集体收入。目前,全村产业兴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工厂、超市商铺等达100多家。村集体经济从以前的2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50多万元;扶贫工厂产值从60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
制度创新规范村务
焦凤军在扶贫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全面规范各项村务活动,建立了村“两委”发文制度、扶贫档案管理制度、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制度等28项制度,留下了“带不走的财富”。
这些制度在村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村集体企业在招工时,因介绍人不同,村民的用工待遇也不一样,进而引发矛盾。在焦凤军的建议下,村里制定了《马庄集体劳务用工管理规定》,统一了用工标准,村民意见减少了,干活更卖力了。
为了动员村民回村创业,焦凤军推动马庄村于2019年上半年成立了全省首个村级企业联合会,组织小微企业抱团发展,提高企业授信等级,从根本上解决了银行不愿意与村民小企业对接的问题,带动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增加收入。
亲民爱村躬耕不辍
“感谢您这样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您和您的家人新年好,全家快乐!”2018年2月14日,除夕。一大早,焦凤军的手机收到一条彩信。打开一看,是村民自发编写的一封感谢信。这份“厚礼”,让焦凤军潸然泪下。
驻村三年多,因生活无规律,焦凤军患上了严重胃病,经常疼得满身冷汗;爱人手术住院,他在驻村没能陪护,让儿子请假代为照料;母亲脑溢血入院抢救,他未能在第一时间陪伴左右,直到忙完手头工作,才赶到医院。他对家人充满了愧疚,因为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村里。
他把自己的私家车放到村里,贴上“巡查服务车”字样,为村民和孩子上学提供应急服务;他为喜欢读书的村民买书送书,为患有艾滋病的老人扫地排水,为流浪的孩子安家……他和村民打成一片,被村民们亲切地喊作“焦裕禄式的好书记”,村民们常说:焦书记“比马庄人还马庄人”,是马庄最喜欢操心的人。
焦凤军为什么对扶贫工作如此用心?他在全省帮扶干部培训班上曾经这样作答:“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我能够参与到这场伟大的行动中来,是我一生的骄傲!我决心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奋斗到底!”
就是这份决心,指引着他毅然前行。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几年间已然变了样。正如村民刘发权编的这段大鼓《我们村来了工作队》,“萧县有个孙圩乡,有个村委会在马庄。省里来了工作队,引导农民奔小康……”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彭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