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条窄窄的过道,一处斑驳的水泥墙上挂着一个白底蓝字的小牌子“寿椿堂中医诊所”。然而就是这间几乎淹没在马鞍山市花山美居建材城里不起眼的小诊所,却是无数平民百姓眼中的希望和寄托。
●小巷中医三十载
走进诊所,只见墙上挂满了锦旗:医术精湛、除病安康,医德高尚、仁心仁术,德馨仁厚、妙手回春······ 锦旗下方落款则来自青海、河南、吉林、云南、江苏、安徽等全国各地。
在今年66岁的刘敏看来,能认识诊所的主人老中医杨尚文,是她一生的幸运。初见杨医生大约是在12年前。当时的刘敏经受着车祸后遗症带来的骨骼伤痛。四处就医,也不见明显好转,一夜夜疼得无法入睡,后经人介绍,来到杨医生处扎针治疗。起初,刘敏看着十分简陋的诊所,看着面前瘦瘦弱弱的杨尚文,对他的医术将信将疑。两三个月之后,刘敏疼痛得到明显缓解。自此,刘敏就将杨尚文当成了自家的保健医生。包括女儿怀孕保孕,牙疼头痛等等大大小小的问题,她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杨医生。
今年54岁的杨尚文医生,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在他从医近30年间,治愈过无数疑难杂症。诊所开业十多年,累计就诊人数达15万人次以上。
有个姓李的中风病人在人民医院抢救了9天,仍未苏醒。当时医院对家属说,已经没有多少希望,即使抢救回来也可能是植物人。带着最后一丝希望,病人家属找到杨尚文。结果3天之后,人醒了过来,一周之后,病人都能下床了。
●减免费用助孤贫
在杨医生的诊所治疗,费用低,一些家庭困难的患者,不仅看病不花钱,还有生活补贴。鲁秀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疼得不能走路,跑了好几家医院,都说没钱治不了,要花好多钱。最后,有人把她介绍到寿椿堂这里,之前碰了无数钉子的鲁秀珍直截了当对杨尚文说:“我想治疗,但我家里生活都很困难,实在没有钱了。”让她没想到的是,杨医生一口答应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鲁秀珍不仅能正常走路,还能拎水浇菜了。这期间,杨医生不仅免掉他全部的医药费,还每月贴补他600元生活费,连续贴补了半年多。
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杨尚文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很多病人家庭困难,非常不容易,我自己现在衣食无忧,能帮助到这些病人,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是一名医生的职责所在。”诊所开业以来,他就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敬老院、孤儿院、低保户、特困户和特困家庭凭相关有效证件,就能减收或免收一切治疗费用。他现在的诊所还用的是自家的老房子,几乎没有房租成本, “我可以把这部分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减免困难家庭的诊疗费上。”
●弘扬国粹医民痛
“眼下,很多人有个头疼脑热的,第一想到的就是去医院吊水打针吃药。其实普通的感冒咳嗽,尽量不要去吊水。因为吊水的副作用太大。在我这里采用物理治疗,基本上一天结束。”多年的行医经验,让杨尚文深刻地体会到过度医疗带来的副作用,“所以,我一定要将中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医有着神奇的效果。”寿椿堂中医诊所自营业以来,多年来坚持一条规矩:每天下午接诊。“因为我要将上午的时间空出来,留给那些行动不便的病人,上门问诊。”杨尚文告诉记者。
“我希望中医能够发展得更好一些!”采访末了,谈及今后的想法和心愿,杨尚文告诉记者,其实中医西医,并不矛盾,在检查、手术、抢救这些方面,西医非常迅速而且非常准确。相比西医,中医治疗是个整体观念,不是把人看成一个局部,无论哪一个地方出了问题,通常都是从整体性关联性出发,按病症下药和治疗。“所以,我希望中医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萧然 通讯员 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