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讯 10月15日,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雷某某等六被告人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案,当庭送达刑事判决书,六被告人均服判,未提出上诉。该案是铜陵中院自实施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以来审结的首起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法院依法对雷某某、王某、凌某甲、韩某某分别判处八个月至一年零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对江某某、凌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对各被告人分别判处2万至8万元不等的罚金,没收各被告人的违法所得15.6万元。
今年1月,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市面口罩紧缺,被告人王某打算购进口罩进行销售。1月24日,王某通过被告人韩某某联系到被告人江某某,江某某联系到被告人凌某购买口罩。凌某将此事告知其父亲被告人凌某甲,凌某甲遂从被告人雷某某处购买口罩加价转售给王某。1月25日凌晨,六被告人明知所购口罩是仿冒3M商标的劣质口罩,仍在桐城市某镇附近交易了2万余只假冒3M9001、3M9002V两种型号口罩,当晚王某转账支付给凌某甲13.25万元,凌某甲转账支付给雷某某8万元,转账支付给江某某2万元,江某某自留6500元后转账支付给韩某某1.35万元,后江某某又找凌某索要了1000元。
后王某通过微信朋友圈等途径将其购买的口罩向社会销售。在路过铜陵市时,王某通过顺丰速运公司将口罩发往河南洛阳、郑州等地。在铜陵物流公司,王某以每只12元的价格将1950只3M9001型号口罩卖给娄某某,得款2.34万元。1月26日,娄某某发现口罩系假冒“3M”口罩,经与王某联系退款但未果。1月30日,娄某某向铜陵市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平台举报,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查,王某销售口罩的金额共计14.54余万元,非法获利2.35万元。
铜陵中院经审理后认为:雷某某等六被告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且销售金额数额较大,各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各被告人认罪认罚,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主动退出违法所得,可依法从轻处罚。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过“三合一”审理方式,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王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