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走进霍山,来到美丽的淠河河畔,只见两岸楼房林立,一池清水碧波荡漾,岸边芳草萋萋,一派安静谦和的景象。而在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由于砂石行情看涨,受利益驱使,东淠河沿岸砂石私挖滥采现象十分普遍,沙滩上,一个个沙堆看起来就象一个个坟茔,有些地方由于过度采挖,造成堤岸垮塌,不仅影响景观,还对雨季行洪及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得影响。这一情况的改变,主要得益于霍山县开展的砂石资源整治工作。
打击私挖滥采 加强砂石管理
过去,霍山县砂石管理涉及水务、矿产、国土、林业、交通、运输、公路、环保等多个部门,造成多头管理、相互扯皮现象,砂石私挖滥采现象十分严重和普遍,仅2018年,该县就对11名非法采砂行为人采取了强制措施。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2018年12月,霍山县成立了砂石资源管理工作领导组,从公安、水务、国土等六个相关单位抽调22人组成砂石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下设三个巡查中队、一个稽查中队和一个办案中队,采取“7x24小时”不间断巡查办法,对石材石料开采加工经营企业无证开采、越界超量开采、非法加工经营等违法行为开展综合整治,并二十四小时接受群众举报监督。
具体工作中,霍山县砂石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为加强综合执法,定点不定点地设卡检查,对非法采运砂石行为形成高压态势。同时加强巡查力度,严管重罚。通过巡查,该大队先后发现并取消了3处非法洗砂点。为防止非法采砂行为反弹,他们还强化属地管理,从源头上把关,对经营加工堆放砂石场地进行全面清理。他们坚持24小时巡查制度,就是疫情期间也不例外,许多非法采砂人员正是利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盗采砂石。2019年11月28日晚,该县砂石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巡查一中队在夜班巡查中,发现东淠河河道内一隐蔽处有微弱的灯光在闪动,执法人员迅速停车关灯,步行至疑似盗采砂石车辆地点,准备来个人赃并获。就在快要接近违法车辆时,盗采人员有所察觉,迅速落荒而逃。经检查盗采人员遗留的车辆发现,为避免受到打击,该盗采嫌疑人将一辆载客面包车后排座位全部拆除,以方填装盗采砂石,以此掩盖盗采运输砂石的行为。目前执法人员已经根据该车锁定了涉嫌非法盗采砂石的嫌疑人。
在进行人防的同时,该县砂石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还加强技防措施,在各非法采砂易发地段安装监控设施,并利用天网及交通卡口监控倒查运砂车辆,从查处其固定资产入手,查处非法采砂行为。更有胜者,为牟取非法利益,防止受到打击,非法采砂人员可谓是花样层出,综合执法大队刚成立时,经常有20余辆非法采砂人员组织的社会车辆盘踞在大队住地附近,时刻监视着执法人员的一举一动。综合执法人员与之斗智斗勇,采取化装侦察手段,出其不意对违法者进行坚决打击。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霍山县砂石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出动车辆3000余次,出动人员万余次,先后办理河道内非法盗采、装运河砂案件 160余宗,罚没款150余万元;办理自然资源盗采砂石案件21宗,罚没款20余万元。共查获涉嫌非法偷运砂石车辆、装卸机械共计650台次,处理后放行631台次,没收砂石10000余吨,价值一百余万元。同时将在巡查工作中查获的砂石,与公安、水务、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联合办案后移交给县矿产公司,经县矿产公司通过公开方式处置后,所得价款四百余万元。其中2019年10月,该大队全体人员参与了县经济开发区砂石治理专项行动,共查封开发区内违规堆放砂石点23处,价值1000余万元;2020年7月,大队办理大化坪镇饶某某等人河道非法采砂案件,行政处罚7人,没收非法所得及罚款共计14万元。
自成立以来,霍山县砂石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县砂石非法开采、经营、运输进行了有效打击,有效控制了砂石私挖滥采现象,初步实现了砂石资源的依法、有序、合理开发利用。在砂石执法高压态势下,非法采砂现象基本杜绝,非法盗采案件逐年减少,其中2018年度原水政警务室涉砂刑事立案6起,打击处理11人;2019年度砂石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成立后,涉砂刑事立案9起,打击处理20人;截至目前,全县涉砂刑事案件仅立案1起,打击处理1人。尽管情况得到了根本好转,但综合执法大队继续坚持24小时巡查制度,严防死守,对违法行为做到露头便打。
如今的霍山,在多种环境保护措施的得力呵护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旅游经济的兴起,随着山区绿色土特产品走向全国,这里的良好生态环境正在成为霍山群众生活新的增长点,成为霍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支撑点。
(通讯员 姜涛 法治安徽网记者 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