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为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党中央提出了长江“十年禁渔”。2019年5月,以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为主题,马鞍山在全国率先实施禁捕退捕。
为解决渔民上岸后的工作问题、住房问题、保障问题,马鞍山通过支持创业、开发兜底岗位等,帮助渔民充分就业。过渡期间,政府提供廉租房,发放生活补贴,还首次将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转产渔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窦念华表示:“渔民上岸以后是失水渔民,我们视同失地的农民一样参照这个标准给予补偿。”
马鞍山是一座重化工城市,工业比重占近50%,其中,重化工产业占70%,污染排放较大,长江生态频亮红灯。去年3月底,安徽省委领导暗访薛家洼码头时,直指这一地带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荣正发坦言,那个时候“压力山大”:“当时我们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煤炭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在全省位于前列,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以及工业固废在全省排第二。各级督察发现的环境突出问题比较多,向我们市里面交代了各类环境问题总共1462个,数量在全省也是数一数二的。”
之后,马鞍山市将薛家洼当作突破口,长江退捕与治污治水同步推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拆除或者关停散乱污企业。2019年7月25日,马鞍山市薛家洼石溪野水泥厂一座62米高的烟囱被爆破拆除。截至目前,全市关停的散乱污企业超过700家。
除了被动清退,有些企业主动作为,通过升级改造,从源头解决环保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污染大户马钢下属的耐火材料厂主动重组组建新公司,搬进了产业园,用上了环保设备。瑞泰马钢常务副总经理卢咏明告诉记者:“现在工业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是零排放,水循环利用,工业废弃物基本上都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这两年我们的运营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基本上每年经营绩效增长在20%以上。”
环保倒逼,产业变绿。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荣正发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关系。通过长江大保护,马鞍山走出了一条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他介绍:“2019年是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但是我们去年各类的经济增长指标在全省处于前列,充分说明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是没有影响的。现在马鞍山23公里的长江东岸,美丽如画,已经成为马鞍山新的生态名片。”
“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如今,马鞍山市风景如画,人们徜徉于葱郁的林木间,眺望碧水长江,成就了人和自然最好的模样。
(通讯员 孙叶 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