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年来,涡阳县探索推进覆盖全县383个村(社区)的一邻一站一顾问“三个一”工程,即邻长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社区)法律顾问。有事找邻长、大伙共商量,依法定纷争、礼仪孝善兴,这两句话已成了涡阳市民的共识。
邻长制拓展自治新空间
“你这鸡冠花真漂亮!”“你这是干啥去?你种不种?给你包一点种子。”石弓镇神桥村群众高仲云赶集回来路遇邻居张道芳,二人展开了一段闲聊。
而就在一周前,两家还因为小鸡破坏了菜园而互相置气。高仲云喂养了几只小鸡,由于鸡舍门损坏,跑到张道芳家菜园,刚种的萝卜苗被吃了不少。“两家原来心里就有疙瘩,菜园的事只是个导火索。”邻长刘宝昌主动介入,分别做工作,发现矛盾双方都因为好面子,不愿意低头。刘宝昌自掏50元给张道芳,谎称是高仲云的赔偿,张道芳说啥也不愿意要。刘宝昌又找到高仲云,转达了张道芳对高仲云曾经帮助的感激。事后,双方都打开了心结,和好如初。
邻长制是基层组织的再细化,是涡阳县通过“乡贤治理”探索基层自治的一个缩影。以自然庄(楼栋)为片,以村民组(单元楼)为组,以10至20户群众为邻,分别设片长、组长、邻长,邻长制“三长”都是民间的一批资历深、阅历广、威望高的老同志、老干部,因为说话讲理接地气,对当事人又知根知底,他们参与乡村治理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法律顾问服务寻常百姓家
“合同未到期,不能无故上涨房租,即使不想再租了,也应该按合同规定提前一个月告知租客。”11月2日下午,法律顾问张芳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自2015年张芳春被聘任为村居法律顾问以来,因为热心、专业,深受群众喜爱,除了每半月到村值班外,村民日常遇到法律问题,也都会拿出“连心卡”,打电话找她咨询。
多年来,涡阳县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为依托,普及健全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提供法律咨询。2015年,村级法律顾问覆盖率已达100%。
法律顾问都做些什么?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为此列出了一组数据。记者看到,仅今年以来,各村(社区)法律顾问就参与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20余次,解答法律咨询7260余人次,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等362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440余件,为基层依法自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持。
不仅如此,该县还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通过打造法治一条街、法制大院、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景观设施,进一步增添“三治融合”的阵地活力。目前,该县共有民主法治村(社区)国家级1个、省级12个。
实践站提升德治获得感
老子故里、道德之乡,在德治上可谓得天独厚。近年来,该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在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18年实现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传播新时代新思想,培育“孝顺文化”“礼仪文化”“德善文化”等品牌,组织开展“涡阳好人”、“最美庭院”、“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随着一个个身边榜样的现身,人们惊喜地发现,榜样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看可触,也更可信可学,为基层德治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使得基层善治的土壤愈加肥沃深厚。
精神道德力量也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多年来,董楼村以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细胞为抓手,在村中连续推举评选“五好文明家庭”。以点带面,广而告之,夫妻和睦、婆媳和谐、兄弟团结乃至邻里友好的良好乡风日渐形成。董楼村不仅走出了一条“确保平安稳定为基础,注重提升村民素质为核心,以保障民生为重点,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还先后跻身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先进村。
涡阳县通过“三治融合”的实践,回答了乡村治理中“谁来治”“怎么治”“治什么”的问题,“治”出了社会活力,“治”出了和谐有序,治出了幸福满满。
(通讯员 马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