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做深做实“五大五严”专项行动 创造安全有序道路环境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11-27 09:46:34

法治安徽网讯 今年以来,铜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五大五严”专项行动和教育整顿工作为抓手,紧盯打造四大升级版工作目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事故预防、疏堵保畅、改革创新和队伍管理等工作,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减量控大 加大源头治理

该支队首先开展源头隐患动态清理,紧盯八类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对重点车辆逾期未报废、逾期未检验、交通违法未处理和重点驾驶人逾期未审验、逾期未换证的,坚持“周通报”“月清零”。截止到目前, “两客一危”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深入开展“两客一危”运输企业检查,先后对全市48家“两客一危”企业检查400余次,督促整改隐患100余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15份,约谈企业负责人6次;与去年同比,事故总数下降3.46%,死亡人数下降18.67%,伤人数下降6.79%,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7.85%,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交通事故。该支队持续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开展农村劝导工作1.5万余次,劝导农村违法行为28万余起。推动“农交安”手机APP推广运用,安装量1686人,录入农村劝导日志31万余起。推动“警保联动”向农村地区发展,推进农村协理员队伍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目前,已在枞阳县横埠镇、项铺镇、义安区钟鸣镇,郊区大通镇等10个镇设立了警保合作站点12个,配备保险协理员15名。实施电动车“亮尾”行动,累计粘贴反光条1500余辆次。

■全力安保 提升交管能力

今年疫情发生后,该支队及时制定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运转高效,全体民辅警取消休假,在全市主要高速道口、重点国省道入城关口设置18处检查卡点,开展24小时不间断勤务,积极协助卫健部门对驾乘车辆人员开展检疫防控,累计出动警力8000余人次,检查湖北籍车辆871辆、人员2530人次。对820台重点车辆信息、15400条车辆轨迹数据实施精准管控,为全市涉疫情车辆查控提供有效支撑。在复工复产阶段,又以超常规力度、超常规举措,提前完成撤站撤卡、恢复交通的攻坚任务,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今年汛情发生后,及时启动恶劣天气工作预案,支队领导分片包干,带头督战,组建3个批次150名队员组成的应急抢险队,抽调15名支队机关青年民警辅警组建交通疏导应急机动队。顶住防汛和护考双重压力,每天出动警力450余人次、警车120余辆次投入汛期和中高考交通安保。同时,充分考虑周边企事业单位出行需求,适时调整货车限行区域,制定个性化的交通保障方案,最大化满足市民出行和企业生产经营,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市民群众高度评价。今年国庆假期,沪渝高速铜陵段和铜陵长江大桥双向流量分别达到13万余辆和7.6万余辆,突破历史峰值,在巨大的交通压力之下,该支队精心组织、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累计出动警力2400余人次,启动交警执法站,设置临时执勤点和高速重点值守岗等,确保了高速和南北交通的畅通有序。

■秩序整治 提高畅通水平

该支队坚持科技应用与传统管理并重,深入开展“守护平安春雷行动”“一盔一带”“百吨王”整治、国省道交通安全整治、秋冬季百日会战等专项行动,严查酒驾醉驾毒驾、三超一疲劳、假牌套牌假证等交通违法,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要求,重点加强非机动车和行人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管控,为该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以来,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7.32万起。严格管理非机动车加装遮阳伞违法行为,累计拆除遮阳伞3万余把。创新外卖配送监管,实行“一人一车一证一码”,对全市1100余名外卖配送员和配送车辆实施常态化监管治理。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组织,梳理中心城区堵点,统一规划论证,逐一研究措施,形成“一点一方案”,改进主城区道路通行条件。改革完善铁骑勤务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积极探索一条紧扣铜陵市情、符合警种特点、贴近实战需求的铁骑勤务改革之路,将铁骑勤务工作分为护学勤务、潮汐勤务、平峰勤务、专项勤务四个组成部分,建立健全铁骑勤务机制的动态化管理。全年巡逻里程累计达25万公里,接处警4600余起,告知劝离违停车辆2.4万余辆次,配合各辖区大队开展酒驾查处统一行动120次,精准研判查处“百吨王”“飙车党”“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起到了有力震慑作用。

■交通宣传 提升安全意识

该支队强化新媒体宣传,创办铜陵交警《小雨说交通》视频栏目,该栏目自2020年1月9日运行以来共播发49期,被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学习强国》安徽平台、交警总队等新媒体平台转发,网络点击率持续攀高,总点击量达500余万次,取得了较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铜陵公安交警政务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号共刊发信息2150余条,其中微博粉丝量已达5.3万,较2019年底增长20%,抖音、今日头条粉丝量达2.6万。强化“七进”宣传。紧盯总队“减量控大”考核要求,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截至10月底,累计开展“七进”宣传活动27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万余份,推送交通安全宣传信息4万余条次;强化主题策划宣传,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春运、清明、五一、六一等节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开展“两公布一提示”宣传40余次,引导群众文明、理性、安全出行。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事迹,涌现出李杨、张庆生、铁骑大队等一批抗疫先进典型,树立铜陵公安交警良好形象。

■便民利民 提升满意度

该支队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围绕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新措施,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在公安部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2项放管服新举措后,结合铜陵实际,推出服务民生和企业二十项措施,比如:设置货车进城专用通道,开通车驾管“绿色通通”和“应急窗口”,推行“网上办”“自助办”。深入推进交通事故处理高效便民。实施“警保”联动工作机制,深化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快赔工作,实现轻微事故网上定损理赔。今年以来,该支队利用“交管12123”APP快处快赔方式处理简易事故1.07万起。坚持问计于民,从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广开言路,真心诚意地征求各方意见,聚集群众智慧,促进工作能力水平的提升。10月30日,该支队召开2020年度警风警纪监督员会议,支队各单位累计组织开展“向人民汇报,创人民满意”等主题活动8批次。针对幸福村、万锦新城、世纪曙光苑、中和园以及东村转盘等周边道路交通乱象,广泛征求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周边居民代表意见建议,并及时组织整改实施。结合铜陵市公安局开门纳谏大走访活动,在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民意直通车寻找“金点子”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到意见建议和金点子206条,逐一消化吸收并全部予以正式回复。

■政治建警 打牢执法根基

该支队坚持以党建促队建,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坚持每月中心组学习会、政工例会等制度,及时掌握、分析队伍现状,发现队伍存在问题并督促整改。成立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以教育整顿促进队伍建设、推动业务开展。狠抓管党治警责任落实,坚决执行“两个责任”“一岗双责”制度,定期查摆剖析在队伍管理、作风纪律、廉洁从警、执法办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在岗在位、规范执法等情况实行网上网下全方位巡查,共开展督导检查67次,发布督查检查以及舆情通报48期。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印制“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读本,与全体民警辅警签订承诺书,全警围绕典型案例,自我剖析,自我检视,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坚持零容忍从严执纪,严肃查处肖某等辅警违规发送事故信息并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案,开除、辞退涉案辅警、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追责问责,将涉嫌行贿、受贿犯罪3人依法移送追究刑事责任。完善机制促规范。综合运用审阅卷宗、视频监控、系统巡查、执法记录和大数据研判等手段,深化交通违法统计分析,建立健全异常执法数据实时发现机制,从根源消除违法违纪、不廉不公等隐患,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预防“买分卖分”违法行为十条措施》,加强执法监督,净化窗口服务环境,降低队伍执法风险。开展“执法问题大起底”专项工作,梳理2019年以来刑事案件480起、行政案件120起、交通违法录入综合平台未办结案件500余起,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做到案件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办、无积案。今年以来,办理涉嫌危险驾驶罪228起,办理涉嫌交通肇事罪39起,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8件,信访42件,清理未裁决强制措施凭证193笔。扎实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以“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实战检验、实战引领”为向导,依托铁骑大队举办辅警培训班5期,累计参训243人。结合“四随”练兵、轮值轮训及交警网校运用,成功举办2020年全市公安交警系统实战练兵比武竞赛。在铜陵市公安局大练兵比武中,该支队获得110接处警项目团体一等奖,民警田洪伟、何赛赛、李晨阳、陈锐、高超、郭成在法律知识、接处警、警务实战等项目中名列前茅。该支队及基层大队通过举办“每周一训”“民警大讲堂”等形式,围绕具体交管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岗位练兵,累计参训达700余人次。该支队制作报送的《道路交通事故交会定位法》《国省道现场查处营运客车超员规范处置流程》分获全国交警系统实战大练兵微课程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完善法制员制度建设,重新明确基层所队专(兼)职法制员14名,推进法制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该支队领导采取与帮扶民警及所在基层党支部捆绑的方式,主动认领今年拟脱贫的5户贫困户,群策群力,共同帮扶,积极扶持陶圩村集体经济发展,协助建设完成50亩无花果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房,当年实现无花果产量3.5万斤。

▲为提升交警专业水平,铜陵交警支队开展全市交警大比武活动,图为交警手势操项目比武现场。 潘峰 摄

(通讯员 韩云龙 潘峰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江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