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文广分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来到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开展扶贫调研。
梅渚镇于我并不陌生,丰厚的文化底蕴,繁华的经济环境,曾有郎溪“小上海”之美称。时隔十年后的梅渚镇,风采依然,劲头更足。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百亩水面,一望无际。水面在水洗般的蓝天下,清澈透亮。水里养殖的是什么水产品呢?
同行的村书记郑万富看出了我们的困惑,于是从“返租倒包”水产养殖引伸到扶贫帮困工作,如数家珍般娓娓向我们道来。随着郑书记的谈话,我的脑海中出现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脱贫攻坚画面来。
梅渚镇与江苏省接壤,江苏人创新采用“返租倒包”做法,将种植条件不佳的低产田从农户手中租过来,经过整合后转包给养殖大户用于水产养殖。村委会、农户和养殖大户互利双赢。周家村村委会得到这个信息后,前往实地考察学习,深受启发,回村后马不停蹄开始运作“反租倒包”做法。将之前一直困扰着周家村村委会的几十户身患疾病、身体残疾、缺少劳力的贫困户无力耕种的以及其他农户的低产田以每亩600元租过来,整合后再以每亩1200元转包给青虾养殖大户。每年村里这块收入可达50余万元。村委会将这些收入一部分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剩余的则用于扶贫帮困,解决贫困户的困境。有了这笔资金铺垫,顿时缓解了周家村村委会扶贫帮困压力。扶贫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周家村也成了县里扶贫帮困先进村。
眼前一望无际的青虾养殖基地,一阵微风吹过,清澈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水里碧绿的虾草随着水波轻轻荡漾,一片祥和安宁。这时,养殖基地旁一位青虾养殖户兴奋地和我们聊起了他的养虾经来。他说自己承包了100亩的水面养虾,每年收入有几十万元,人虽辛苦些,但收获颇丰,值得干。郑书记在一旁说,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明年村里有望将这块收益全部用于解决村里贫困户和困难村民的需求。说话间,远处一位骑着电瓶车的女士向我们这边走来,郑书记介绍说,这位是周家村金村组的低保脱贫户芮菊花。走近发现是位50岁左右、相貌清秀的中年妇女,遗憾的是她腿脚残疾明显。大家走进屋里,坐下后,芮菊花和我们聊了起来。她儿子婚后小两口去了无锡打工,目前家里只有她和老公以及婆婆三口人生活。婆婆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没有劳动能力。老公患有严重类风湿疾病,她本人身体残疾。家里的11亩水田,无力种植。加之田在低洼处,如果没有村里帮助,这样的田200元一亩都很难租出去。现在她家11亩田在村里帮助下全部租给青虾养殖大户,每年土地流转这块收入便有7000元。加上国家扶持的低保金、残疾补助金以及医疗保险等等,生活已不成问题。如果不是党的扶贫好政策,没有周家村村委会扶贫带头人的扶贫帮困,像我们这样的患病残疾人,真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说着芮菊花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
走出屋子,看着微风中轻轻荡漾的养殖水面,郑书记年轻的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说我们村始终都将扶贫工作作为村里首要任务来抓,为了开展好扶贫帮困工作,村委会不知费了多少周折,总算找到了这个最佳方案,现在村里帮扶工作得到了解决,真正落到了实处。
通讯员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