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法治门诊”打造“枫桥经验”涡阳样板
来源: 阅读量:10000 2020-12-03 15:52:29

“既然解律师出面了,我啥都不说了,解律师的面子咱得给,两千就两千吧!”“要不是解律师出面,我最多只出一千块钱。”12月1日上午,一起因电瓶车撞人引发的纠纷案在涡阳县石弓镇耿楼村“法治门诊”接受“诊疗”,他们口中的解律师是他们村的法律顾问,安徽大科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

“法治门诊”打造“全科医院”

所谓法治门诊,是依托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设立,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普法宣传、村民自治、法治明白人培养、公证服务、法律援助、诉讼代理等公共法律服务业务;“法治医生”是村级法律顾问,名称由“法治门诊”自然而生,每半月到“法治门诊”坐诊,遇有需求随时提供法律服务,每季度为群众开展法治讲座,指导村委会开展村民自治,通过连心卡,随时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法治门诊”是今年11月初,涡阳县司法局在石弓镇村级试点开办的,一个月来,全镇14个村(社区)的“法治门诊”已接诊116人次,提供法律咨询96人次,上门巡诊11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件,协助办理援助案件9件。

“法治门诊是将原本“散落”的各类法律服务资源聚合起来,为居民提供起“全业务、全流程”的一站式社区法治服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涡阳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股股长马志华介绍说。

“法治门诊”开设“未病之窗”

“闺女,我就喜欢和你说话,他们说我不讲理,是因为原来他们太欺负人,通过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也有错,得饶人处且饶人,我这个年纪了,啥都不说啦!中午不许走,我给你蒸油渣粉丝包,香得很!”“大娘,我下午还有个庭,改天我过来吃,谢谢你!”一语惊醒梦中人,从耿楼村群众说的给解律师“面子”到大娘的“好客”和“闺女”的称呼,都把律师当亲人。亲人一点通,心结疙瘩清零。

“你可说好吗?抓点紧,后面人还多着那。”“俺外甥在广东打工,你上次介绍说有个什么农民工工资支付啥?我想再了解了解,回去给俺外甥普普法”“我家土地确权登记本与实际种地面积不一样,该怎么办?”法治门诊里座无虚席,都在静静地诉说和倾听,时而有群众举手提出疑问。

“我们的群众现在特别依赖法治医生,大事小事都‘麻烦’人家,只要广播通知法治医生来了,20分钟内,法治门诊准是满满一屋人,小孩在外打工遇到啥事了、邻居之间有矛盾了……还有不少群众压根就没事,就是想通过现场‘以案释法’来学习法律知识”石弓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王长杰介绍说。

“法治门诊”成就“法律素养”

“走路靠右,这是规矩,律师就是这么说的”“不能在河边玩耍,遇到有人欺负要告诉家长”“先理后不争,为了咱大家的利益,我们还是签一份合同比较好”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小学生,都把在法治门诊学到法治知识当成座右铭,信奉法律,争做新时代好公民。

在涡阳,自2018年村级法律顾问工程实施以来,全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镇村两级干部法治思维基本形成,依法处理矛盾纠纷、依法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吵架、打架的少了,打官司的多了;矛盾纠纷调处的案件多了,信访量少了。

“通过“法治门诊”,让法治工作变得更加有温度。为群众提供咨询、疏导服务,柔性化解因心理失衡而产生的重大、疑难、复杂以及各类群体性矛盾纠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石弓镇党委书记赵子刚介绍说。

“下一步,我们将覆盖‘法治门诊’至全县383个村(社区),探索‘法治门诊’网上预约、掌上办,使矛盾纠纷防患于未然、消除在萌芽、吸附在基层、化解于无形。”涡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涛介绍说。
(马子中 安徽法制报 法治安徽网记者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