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今年以来,面对监管安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多重压力,全省监狱戒毒人民警察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用汗水与热血构筑“钢铁防线”,以实际行动彰显忠诚担当,为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贡献力量。
军功章里应有警嫂们的一半。她们是爱人一往无前的坚强后盾,是家庭和谐稳定的“定海神针”,她们以单薄之躯,撑起了平安法治建设的半边天。
为大力宣传新时代警嫂的风采和我省监狱戒毒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促进和谐家庭,进一步激励广大监狱戒毒人民警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忠诚履职,省司法厅、省妇女联合会在全省监狱戒毒系统组织开展了“好警嫂”推选活动。经层层推荐、逐级审核、组织研究,决定授予胡婷等35名同志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好警嫂”。
颂扬好警嫂,传承好家风。每一名好警嫂,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淮大地的生动实践;她们展现出的坚韧之美、善良之美、奋斗之美、智慧之美,是光彩照人的个性之美,也汇聚成美美与共的安徽大美!
胡婷:芜湖市弋江区丽城社区居民,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梅山监区一级警员陶亚民之妻。
今年1月28日,陶亚民接到监区命令,返回单位参加封闭执勤,此前陶亚民已在单位连续工作十多天未回家。胡婷不仅没有埋怨,她还帮丈夫整理好行李箱。
疫情期间,陶亚民的母亲发生车祸受伤,为了更好照顾婆婆和女儿,她选择辞去工作。婆婆住院治疗时,身体较虚弱,胡婷想方设法做些有营养的食物送到医院。公公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逢人便自豪地说:“我这儿媳妇特孝顺、特懂事、特能干,我们特知足……”
闫晓芳:白湖监狱管理分局石山监区职工,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梅山监区副监区长王永红之妻。
2017年4月,闫晓芳被确诊为甲状腺癌,经历了手术和放疗的痛苦,她咬牙挺了过来。2019年10月,组织选派人员到外地执勤,丈夫王永红考虑到她身体状况有些犹豫,可她却果断鼓励丈夫报名。
就在丈夫赴外地开展工作的第二个月,闫晓芳又一次因病住院,她和儿子约定对丈夫封锁消息。当她一个人独自承受着病痛折磨时,有好几次想打电话给丈夫,但一想到丈夫可能正在监管区执勤,又默默放下了电话。后来,一向懂事听话的儿子将母亲住院的消息告诉了万里之外的父亲。
王凌:省女子监狱第十监区四级警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第十五监区一级警员史晓鑫之妻。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很多夫妻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奔波着。史晓鑫、王凌夫妇就是其中一对。
1月27日上午,史晓鑫响应号召,立即进入封闭隔离执勤状态,他和战友们连续56天奋战在监管一线。2月9日上午7点,王凌在单位监控中心刚值完班,由于过于疲劳,不慎扭伤脚踝摔倒在地。
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选择了隐瞒伤情。直到3月22日,丈夫换防回家休整,看到家中的石膏夹板,追着她询问时,她才道出了实情。
龚建萍: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商贸公司退休职工,潜川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三级高级警长张群之妻。
常言道:妻贤夫祸少,妻贪夫招罪。“我不追求多么有钱的生活,我只要一家大小每天都问心无愧、平平安安地生活,这就足够了!”龚建萍时刻坚守着家庭反腐防线,当好严把经济关的“廉内助”。
曾经,有企业、个人想和张群攀上关系,还打听到他们的住处送礼品,都一一被龚建萍谢绝,“他手中的权力不是他的,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我相信我家那口子的为人!”
平媛媛: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沐集监区四级警长郑孝翔之妻。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在华夏大地肆虐。郑孝翔响应司法部号召,主动请缨参加安徽监狱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当丈夫跟她说起自己的决定时,她对丈夫说:“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你放心去战斗吧,家里有我呢。”却没有告诉丈夫,自己也被抽调为淮南市新冠肺炎救援小组成员,每天忙得如陀螺一般,回到家中还要照顾双方父母和在家上课的孩子。
在她的支持下,郑孝翔顺利完成了援鄂抗疫任务,并受到司法部通报表扬和省司法厅嘉奖。
李美婷: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助产师,九成监狱管理分局第十监区四级警长周奇之妻。
自从结婚,为了能让丈夫安心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辛勤操持家务,尽心孝敬老人,为丈夫的事业撑起“半边天”、当好“贤内助”,免去丈夫的后顾之忧。
今年,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周奇在家的时间非常短暂。李美婷怀孕3个月时,因为劳累出现先兆流产,不得已住院保胎。但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没有和丈夫说。可惜的是,后来孩子没有保住,她失去了两个孩子。
夏桂慧:阜阳莫泰168酒店客房主管,阜阳监狱十三监区政治教导员屈春杰之妻。
为了能让丈夫安心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夏桂慧包揽了全部家务,孝敬老人、哺育儿女,十几年如一日,甘做丈夫坚强的后盾和贤内助。
屈春杰两次赴外地执勤,一走就是一年。她安慰丈夫说:“你在那边安心工作,家里的事情就交给我了。”作为警嫂,她要对得起警嫂的称呼,承担起警嫂的责任,尽好警嫂应尽的义务。
张传敏:马鞍山监狱退休职工,马鞍山监狱第六监区政治教导员、一级警长何陆生之妻。
结婚25年来,丈夫何陆生一直在监管一线。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用柔弱的双肩,无私的奉献,支持着丈夫对监狱事业的执着追求。
公公婆婆在弥留之际,丈夫无法常伴左右,是张传敏一直在照顾,替丈夫尽孝;丈夫因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深受血糖问题困扰,住院期间,也是张传敏常伴左右悉心照料。2019年1月,何陆生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军功章里也有张传敏的一半。
聂玲:合肥市杏林小学教师,淝河监狱第三监区副监区长、三级警长尹良爽之妻。
结婚4年,当最初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崇拜被生活的柴米油盐替代,她终于知道警嫂的不易。在母亲因病去世的早晨,爱人在封闭执勤,只有她处理后事;作为高龄产妇,没有丈夫的陪伴在侧,独自一人去医院排队挂号。
上半年,监管场所全封闭管理,聂玲左手骨折正处于康复期,不能负重。面对年仅1岁的幼子,以及双方年迈的老人,她主动承担起家庭重任,解除爱人后顾之忧。
刘淼苗:合肥市肥东县公安局八斗派出所一级警员,淝河监狱第十三监区四级警长胡程程之妻。
当爱人加入安徽监狱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后,刘淼苗便以派出所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防控的工作中。
肥东县是合肥境内最先出现确诊病例的区域,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肥东公安承担了极大的防疫压力。刘淼苗每天为战友分发防疫物资,服务群众、帮助同事、理论学习,一项都没有落下。
她用自己对警察事业和家人的爱,和丈夫携手守护幸福平安的万家灯火,让党徽和警徽在疫情防控一线熠熠生辉。
郑芸丽:阜阳市颍东区司法局老庙司法所工作人员,阜阳监狱第五监区一级警员夏强之妻。
自丈夫夏强2019年10月赴外地执勤以来,她独自承担起了家里的重任。儿子出生时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夏强在外执勤的这段时间,恰是儿子在斜颈手术后的康复期。郑芸丽反复观看医生的指导视频,一有时间便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在她的支持和关心下,夏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连续129天奋战在监管一线,获得嘉奖1次,被受援单位推荐火线入党。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强大的精神动力?夏强说:“妻子在家里的默默付出、支持和鼓励,使我十分安心,毫无牵挂地投入工作。”
徐琼荣:安庆潜山市三妙中心小学教师,安庆监狱第一监区政治教导员、一级警长黄新山之妻。
丈夫黄新山于2019年因在外地执勤期间出色的工作表现,荣获司法部个人三等功。他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成绩的取得,与爱人徐琼荣的支持、理解和付出密不可分。
黄新山在外地执勤的一年间,徐琼荣被严重的颈椎病困扰,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为了不让爱人分心,她强忍着病痛不说。“你就安心在单位工作,别总挂念着家里,家里有我。”“家里有我”,多么铿锵有力的回答,诠释了一名好警嫂的担当。
唐怀英:国药控股国大药房上海分公司复美大药房职工,宿州监狱第六监区二级警长张红专之妻。
2003年非典期间,丈夫在监区一线抗击非典疫情,唐怀英在家独自照顾病危的公公;2018年,丈夫赴外地执勤,唐怀英把整个家庭责任扛在自己身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丈夫再次投入抗疫一线,唐怀英又扛起压力。
由于长期身体透支,唐怀英一头秀发变白了,身体变得较为虚弱,但她对家庭、对丈夫的爱从未减少半分。
杨影:合肥市新站区七里塘社区居民,合肥市义城监狱第二监区四级警长王毅之妻。
杨影曾是一家大型连锁药房的金牌店长,年薪可观。2019年,丈夫和她商量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驻守执勤一年,杨影考虑到孩子还小,父母身体不好,打算辞职在家带孩子。起初丈夫听到她要辞职,一度想放弃自己的决定。杨影开导他:“你只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家里我会照顾好,你就放心去吧。”
因为她的支持与鼓励,丈夫在驻守的地方获得了很多荣誉,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受到上级肯定与表彰,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李丽:阜阳市颍州区鼓楼办事处青云社区居民,阜阳市九龙监狱生活卫生科科长黄太斌之妻。
1月27日,丈夫黄太斌进入监管区执勤,并牵头监狱疫情防控办的各项具体工作。这一战就是98天,从冬到夏,李丽独自一人在家撑起家里的全部。
原本两人商量于今年正月初六举办一次结婚30周年纪念,却因爱人忙于工作,迟迟未能办成。
李雪娇:阜阳市颍州中学教师,阜阳市九龙监狱一级警员杨远之妻。
杨远在外地执勤期间,李雪娇先是经历了自己声带息肉手术、母亲患脑膜瘤生病住院。杨远心急如焚,想打报告申请回家照顾。
李雪娇知道后,劝慰丈夫:“你的任务还没完成,不能忘了初心。”“你的身体还在恢复期,岳母又生病,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再一次辛苦操劳……”“你要相信我!医生说妈妈手术风险也不大,应该没事的。”
郭旭:山东省鱼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关党建科科长,蚌埠监狱信息管理科四级警长何志远之妻。
一直以来,郭旭都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看待。公公身体不适,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有阴影,何志远因工作太忙,很少回家,她联系医生商量病情治疗,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公公的病情有了好转。
郭旭自己节俭,但对公婆却大方。为了公公的治疗,她倾尽积蓄,婆婆平时随口说什么好吃,郭旭都会留心记下,去网上找到买回来。公公婆婆都说,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媳,真是天大的福气!
王倩: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居民,合肥监狱第十一监区副监区长、三级警长葛春蓓之妻。
在丈夫眼中,她是温柔体贴的“亲密爱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葛春蓓接到隔离封闭执勤28天的命令,迅速收拾行李奔赴集合地点。临行出门前,内向腼腆的王倩带着孩子们站在门口,坚定地说了一句:“放心,家里有我。”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是妻子对丈夫最有力的支持。
28天过去了,丈夫主动请缨继续执勤。56天过去了,抗疫形势依然严峻,她细心地为丈夫送去了夏季的警服。
孟瑶瑶:中国联通公司合肥市分公司职工,青山监狱第八监区四级警长陈阳之妻。
2019年10月,青山监狱组织的“青山石”评选活动,本来特地安排了民警给妻子献花的活动,而给孟瑶瑶献花的却是一位女民警。原来,陈阳尚在外地执勤。
今年,陈洋封闭备勤执勤期间,其父亲、外婆相继生病住院,孟瑶瑶既要照顾老人,还得看管孩子。电话中,陈阳哽咽地说了句:“老婆,你辛苦了”。孟瑶瑶笑笑说:“等你回来得补我一顿火锅。”
项右霞:滁州市南谯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滁州市清流监狱狱政科科长范敏之妻。
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项右霞和丈夫不约而同冲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丈夫范敏报名参加第一批封闭备勤执勤,项右霞发挥媒体人的职责,带领团队,用镜头、图片、文字记录着一线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点滴。
记不清哪天是双休日,也分不清什么时候是下班点。回首过去的几个月,他们不仅收获了各自工作上的成绩,也收获了彼此的理解与支持。
潘睿:合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执法监督所科员,省监狱管理局规划建设处、二级主任科员刘川永之妻。
2019年9月,女儿刘禹彤刚满一周半,父母年近六十,在得知丈夫想要响应祖国号召,赴外地执勤时,潘睿没有挽留,反而鼓励丈夫积极报名。她说:“男人就应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报效祖国为大义,不要挂念于儿女情长。”
潘睿还主动和父母商量,邀请父母搬过来一同居住,方便一同照顾家中幼女。在潘睿的鼓励和支持下,刘川永得以放下包袱,赴外地执勤。
丁岚:合肥市庐江县白山镇初级中学一级教师,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大队一级警员陶文巧之妻。
2017年,陶文巧通过招考,成为一名光荣的戒毒人民警察。这一年,丁岚刚刚生产。陶文巧一方面想腾出时间来照顾妻子,但新的岗位和工作又需要尽快熟悉和融入。丁岚告诉他:“你应该多花时间在单位学习,宝宝和我都没事,你放心吧。”
2019年,陶文巧赴外地执勤,丁岚要照顾两地的父母公婆。几千公里之外的丈夫打来电话,丁岚轻轻说道:“他们都好,你放心工作,家里有我。”
余凤霞: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业务经理,蜀山监狱第二监区监区长、一级警长潘地件之妻。
去年9月,第二批驻外执勤工作启动,丈夫想报名驻外执勤,余凤霞说了一句,“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丈夫一走,生活的重担更是完全的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忙的不可开交。一次,两个孩子同时病了,有那么一刻她真正感受到了孤独无助,整天家里、学校、医院来回奔波。
余凤霞的公公已年过八旬,并患有多种疾病。为了给丈夫分忧,减少丈夫心里的牵挂,余凤霞日夜替丈夫尽孝道,直到去年12月3日,她含泪送走了老人家的最后一程。
江凤兰:省女子监狱第五监区政治教导员、一级警长,蜀山监狱十三监区二级警长石海霞之妻。
这是一个双警家庭,夫妻二人都是监狱人民警察。所以,面对时常“缺席”的丈夫,江凤兰格外能理解丈夫的不易。
2019年5月,丈夫还在外地执勤,婆婆突然病重,自己的岗位也有很多工作要完成,江凤兰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工作日,紧盯监区管理的大事小事;周末,奔波在合肥和安庆之间,为婆婆联系看病的医院。但是,在给丈夫的电话中她却很少提及辛苦。婆婆病逝时,丈夫尚没有返回,婆婆的后事都由江凤兰操持办理。
黄凤:巢湖市半汤中心用电管理所职员,巢湖监狱第十二监区副监区长刁杰兵之妻。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节奏,她的丈夫毅然承担起隔离备勤和封闭执勤的任务,在阖家欢乐的春节期间离开了家。她拍拍丈夫的肩膀说:“家里的一切都不用操心,女人也能顶起半边天!”
丈夫为了监管安全稳定奋战在一线,而她撑起了“后方”。她说:“当一名警嫂,就应该有警嫂的样子,懂得责任,学会担当。”
张蕴:宝丰强制隔离戒毒所六大队四级警长,宝丰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大队副教导员许原杰之妻。
2019年9月,怀有英雄情怀的许原杰递交了赴外地执勤的申请书,而恰在此时,张蕴怀孕了。
孕吐让张蕴骤然消瘦,她一个人默默承受着所有,从不向爱人吐露一星半点。孩子出生后,当困难来袭,她无数次拿起电话却又默默放下,不愿让那些哭诉徒增爱人的负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妻子,许原杰才能心无旁骛地勤勉工作,他以出色的成绩回馈着妻子的奉献。
周静: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万年埠街道社区居民,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一级警长王洪亚之妻。
“疫战”当头,她毅然地把支持丈夫的工作和照顾家庭放在了第一位。由于双方的父母均70多岁高龄,身体不时抱恙,在丈夫执勤期间,照顾老人的重担只能落在她一人身上。
老人年龄大了,性格脾气有些急躁,有时候会为一点小事乱发脾气,对此,她总是一笑了之。老人高兴地逢人就夸:“这样的好媳妇,真的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高仁玉:合肥市901医院护士,省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大队四级警长潘毕胜之妻。
潘毕胜经常执勤,在家和孩子谈心交流的机会本就不多,更无暇顾及教育,潘毕胜为此觉得很是愧疚。高仁玉却反过来开导:“看到你们父子俩都进步,我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在她的支持和鼓励下,潘毕胜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潘毕胜深情地说:“妻子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坚强的后盾,是她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
李红:巢湖铸造厂弹条分厂退休职工,巢湖监狱第八监区二级警长俞递之妻。
2019年10月,俞递响应组织号召,递交了赴外地执勤志愿书。丈夫连日工作,夫妻俩视频电话都成了奢望。
2020年2月,疫情防控最严峻时,俞递父亲胃出血住院,李红赶到医院,守护在病床前,照顾了公公一个月零四天……等到公公出院后,她才将事情告诉丈夫,并与丈夫商量,将原本分开住的公公接到自己家住。
汪红:庐江监狱第二十一监区二级警长,庐江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丁俊友之妻。
自今年1月27日起,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丁俊友进入监管区执行封闭管理任务。期间,丁俊友主动放弃三次换防机会,直至4月底,连续执勤90天后才出监管区休息。而汪红用“两次隐瞒”支持丈夫奋战在第一线。
吴雅琴:白湖监狱管理分局第二十四监区职工,庐江监狱第四监区副监区长张毅之妻。
2019年10月,丈夫踏上赴外地执勤的征程,孩子刚满一周岁。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吴雅琴用温柔体贴支撑起了这个家。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心头会涌出许多酸楚,特别是孩子生病闹人时,她多想有丈夫陪着一起去医院。
可是每次拿起电话,听到电话那头丈夫疲惫的声音,她便在心中告诉自己,不能让丈夫担心,一定要照顾好女儿,守护好家。
郭飞:铜陵市铜官区官塘社区居民,铜陵监狱第四监区政治教导员龚结楷之妻。
今年大年初三,丈夫接到隔离备勤执勤的通知,她对丈夫说:“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我向单位请假。”在她的请求下,老板同意她请假1个月。
可1个月后,丈夫却被肩上的责任“绊住”了脚步,没能如约回到家中。而女儿因疫情原因不能上学,家中必须有人照顾。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郭飞向老板递交了辞职报告。
张泰榕: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蚌埠戒毒所一大队四级警长唐明之妻。
2018年,得知丈夫有赴外地执勤的想法后,张泰榕鼓励丈夫放手去做,“把2岁多的孩子交给我,4位老人也交给我,我是护士,比你更会照顾他们,但你是警察,祖国比我们更需要你!”
在唐明暂别家庭的这一年时间里,张泰榕扛起家庭的重担。平时,她还要做好医院的本职工作。长期的操劳,让她出现了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一次深夜发高烧,她自己摸索着找到药,一个人扛了过来。
李范: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合肥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入所队四级警长吴修德之妻。
今年1月,吴修德母亲突发心梗离世。看着心情极度悲恸的丈夫,她心疼不已。“说再多的话,可能你也很难听得进去。但你是母亲最疼的孩子,她一定希望你能够坚强!”在丈夫进入封闭隔离执勤的数日里,她在工作之余打电话给丈夫,引导他走出低落心绪。
5月13日,家中迎来了新生命。然而,丈夫轮休即将结束,要进入下一轮隔离备勤。她明白丈夫的挣扎,送上定心丸,“你放心去单位,等你回家!”
林丽:淮南市大通区大通街道矿南社区居民,淮南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五大队四级警长王建新之妻。
王建新父亲于2019年12月因心脏病住院,爱人不在身边,林丽独自一人回老家,不厌其烦照顾公公生活,直到病情好转才离开,替丈夫尽到了做儿子应尽的义务。
林丽说:“能成为一名警嫂我非常自豪,尽管很辛苦,但我从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