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在成为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之前,杜昌来的身份是一名军人。他19岁当兵入伍,军营里,他因表现突出,多次获得表彰并荣立两次三等功,由一名普通战士晋升为正连级军官。34岁,他转业进入公安系统,从一名治安警察直到现在。在当地老白姓的眼里,这位个头不高,眼睛不大,总是朝着他们眯眯笑着的公安交警,是他们的爷爷、叔叔、兄长、儿子。从青春年少到知命之年,从军营到警营,杜昌来这个名字,已然深深印刻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
他是群众眼里的爷爷、叔叔、兄长和儿子
“杜爷爷,我想去动物园看动物,你带我去啊。”“好,等爷爷不上班就带你去,你要乖乖听大人的话,好好读书上学,啊!” 在和县乌江镇驻马村陈翠兵的孙女陈慧桥的眼里,杜昌来就是她自己的亲爷爷。他给自己买好看的新衣服,买新书包,带她去玩,还买了好多好吃的,还有,自己的愿望,他总是想方设法帮自己实现。
8年前,小慧桥的父亲陈顺出了车祸。时任乌江交警中队指导员的杜昌来负责处理这起交通事故,从而知道了小慧桥一家不幸的遭遇。接下来,他所做的远远超出了一名交警的职责:包括协调保险公司先行垫付20万元医药费。在陈顺住院期间,杜昌来多次带着营养品去医院探望,出院那天,杜昌来还亲自驾车到南京接他回家。出院之后,祸不单行,陈顺又被诊断出鼻癌晚期,不久离世。从此之后,小慧桥失去了父亲,却多了一位慈爱的爷爷。慧桥不知道的是,杜爷爷不仅给她买书包,买衣服,每次在她开学前,都提前帮她交入托报名费伙食费,让她开开心心地背着书包去上学。
2015年一个夏天,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乌江中队来了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地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她攒下的十几个土鸡蛋。老奶奶口口声声地说来看她干儿子杜昌来,说她干儿子上班太累,送几个鸡蛋给他补补。经过询问,干警们得知老奶奶名叫杨进英,家住乌江镇百姓村。2014年9月,杜昌来在全省开展“一村一警”活动中驻村蹲点乌江镇百姓村时,与杨进英老人认识,从此,他又多了一位老母亲。在杨进英的眼里,杜昌来这个儿子真是没话说,除了孝顺,贴心,还很能干!他除了冬天送棉被,夏天送西瓜,一年四季送米送油之外,还能在雨天爬到房顶修房子。老人家的腿有毛病,于是,他定期上门为老人按摩,送药,并仔仔细细叮嘱她服药的注意事项。 “我年纪大了,总忘记他的名字,就干脆喊他干儿子。我这个干儿子,比我亲儿子还要亲!”如今,一提到杜昌来这个干儿子,老人家的眼里是满满的骄傲和自豪!
建立“农村交管劝导站” 破解农村交通安全难题
2012年上半年,杜昌来工作的乌江交警中队辖区,陈卜自然村与105省道交叉口时常发生交通事故,多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防事故、保安全,他和同事加班加点,对辖区内两条省道沿线的事故多发路段逐个排查,提出整改意见,促成当地政府投入70余万元,规划了交通标线、停车位,安装了112根夜间照明灯和20处减速带,5处隐患路段全部整改到位。
硬件好了,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得提高,他带着中队同志走村入户开展交通安全“五个一”宣传工作,能用的手段全用上。
为了能让村民主动参与交通管理工作,2014年底,他倡导建立“农村交管劝导站”工作机制。以陈卜自然村为试点,以户为单位轮流派出劝导员,实行“交警指导、站长负责、村民劝导”的自治模式。考虑到农村好日子办事的习俗,劝导站逢农历双日子、春节、五一等重要节日,都会延长执勤时间。
通过三年多的运行,村民都成了宣传员、劝导员、监督员。劝导站运行至今,全村再也没有发生严重交通事故。2017年以来,杜昌来继续深入推进“两站两员”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陆续创建交通安全村7处,交通安全管理站3处,农村劝导站4处,配置管理员和劝导员24人,形成了破解农村交管难题的“和县经验”。2015年12月28日,全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暨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现场会在马鞍山市召开,省政府副省长、省公安厅长李建中同志亲自考察了和县乌江镇交管站、陈卜自然村劝导站,并对该镇创新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推行“交警主导、村民自治”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
学校门口的“护学岗”
交通事故猛于虎,交通安全重如山。作为一名交警,杜昌来想得最多的事,就是如何保障更多的群众安全出行。
和县历阳镇第一小学毗邻和县城区主干道,有2000多名学生。每天上、下学高峰期,由于乱停车、乱掉头、横穿马路等问题造成拥堵,事故隐患突出,一直是和县城区交通管理的重点难点。2017年3月,杜昌来我调任县交管大队教导员后,就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通过调研,杜昌来和队里同事们联系学校,共同研究了护学岗工作方案,在学生过马路的两处路口设立了护学岗等待区。上学高峰期,送学生的车辆到达时,安排多名警力轮流将学生接下,家长的车辆迅速离开,再将学生列队分批护送进学校。放学时,学生列队从学校返回等待区,再由家长逐个接走。这一举措成功改变了校门口路段的交通混乱局面,家长接送更方便,孩子出行更安全。
目睹了校门口的新变化,很多家长对杜昌来和他的同事们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干了件大好事啊!”
数十年来,杜昌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岗位标兵、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2月被安徽省公安厅评为2014年度“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16年10月被评为全省“交警执法标兵”;2016年11月被安徽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包村民警”;2017年5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人民优秀警察”称号并受到安徽省副省长,公安厅长李建中等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
(法治安徽网记者 萧然 通讯员 常俊 秦祖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