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百姓说事厅”说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来源: 阅读量:10000 2020-12-17 15:47:47

“自从建了‘百姓说事厅’,大小事情群众定、大小矛盾一说清,邻里更和谐,乡风更文明。”这是涡阳县公吉寺居委会居民程广东自编的一首歌谣,反映的正是群众对于“百姓说事厅”的看法。

为了解决矛盾纠纷、村民自治中的一些问题,三年前,涡阳县公吉寺镇在公吉寺居委会探索建立“百姓说事厅”,如今,已经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矛盾纠纷调处的“土方子”、基层民主法治的“沐浴房”。

时代背景推进治理新探索

公吉寺镇多年来有一怪象,群众有事不找村里,直接找镇里,到镇上不找信访办,直接找书记或者镇长,结果既不利于基层干群关系的和谐,也不利于问题的及时、妥善处理,一些问题矛盾久拖不决,甚至出现越级上访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农村的稳定,究竟该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2018年6月,在学习总结“枫桥经验”后,公吉寺镇搭建了由接访镇村主要负责人负责的“百姓说事厅”平台,给群众提供一个交心谈心、化解纠纷的地方。

摆问题、讲不足、诉需求、解民忧,是“百姓说事厅”设立的初衷。这家该不该进贫困户?这个同志该不该吃低保?这户符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为了确保群众说得放心、说完开心,按照“群众说”、“律师解”、“干部理”、“民主评”的制度,定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法律顾问、专业人士、老干部、老党员和普通群众,全程参与“百姓说事厅”工作。

民主法治协商议事众决策

村村通、组组通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成栋的乡村“别墅”在深秋黄的映衬下诗意浓厚,百姓们和谐欢乐的幸福生活写在一张张笑脸上,村子美了、群众富了、邻里和谐了,“百姓说事厅”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公吉寺居委会毗邻公吉寺镇政府,临近街面商铺,加之镇敬老院建设占用村土地,因为宅基地纠纷、土地承包、土地转让等问题群众怨声载道,村干部无所适从,多次协调也无法统一。

由于牵涉利益方较多,村里摆上一场由村中老退役军人、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和村法律顾问李超超等53名成员组成的“百姓说事厅”。经“百姓说事厅”共同讨论立下规矩:一是坚持村法律顾问指导,不合理不合法的诉求坚决反对;二是合理诉求大家定,少数服从多数一锤定音;三是形成决议共同遵守并向全体村民宣传。三年来,该村通过“百姓说事厅”商定各类方案26件,为群众解决问题370余件。

“农村工作难开展,很多情况是大家形成不了统一意见,我们都倡导在‘百姓说事厅’来协商,顺民意,接地气,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公吉寺镇公吉寺社区书记李兴安感触很深。

畅所欲言引领乡风更文明

2018年,“百姓说事厅”在公吉寺镇公吉寺居委会一炮打响。该镇综治办副主任郑智浩是“百姓说事厅”主创人员之一,他告诉记者,当初镇里信访量比较大,群众一些小事不满意就跑到镇里,探索建立“百姓说事厅”这一做法,很快问题有了好转。

而今,“百姓说事厅”又被社区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百姓们茶语饭后的聚集地,节假日不休,他们在里面有事说事,没事就聊聊天,说说共产党的好政策,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聊出邻里和谐,聊出了乡风文明。

在涡阳,全县383个村(社区)都以不同形式建立“百姓说事厅”,都组建了以法律顾问、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公道正派、威望高的家族长辈等群众工作骨干力量组成的说事队伍,发挥政策解释、法律咨询等功能,回应群众诉求,突出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村务商定方面的基础作用,兼具收集社情民意、营造文明乡风等功能,做到基层治理“耳聪目明”,将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一线。

“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稳固‘四梁八柱’平安涡阳建设体系,建立以镇政法委员牵头,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综治中心参与的‘五位一体’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探索建立‘百姓说事厅’、‘法治门诊’等治理模式,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需求的对接,有力引领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涡阳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政法委书记苏志杰介绍说。
(马子中 安徽法制报 法治安徽网记者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