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政治为纲、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智治为辅,涡阳县着力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能力,以“五治”融合打造县域社会治理“涡阳样本”,实现了治理难题在“五治”中破解、社会和谐在“五治”中构建、群众满意在“五治”中提升。
政治引领有高度。“高书记,请给我一个红袖章,冬季防火、治安巡逻我也想参与,党员嘛!得带个头!”70多岁的老党员高景飞向组织“请战”。
近年来,活跃在大街小巷、乡村旮旯之间的“红袖标”成为涡阳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日渐深入民心。该县创建以党员为主体、以“邻长制”为依托的县镇村三级志愿者服务队伍400余支,志愿者达3万余人,围绕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社情民意收集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全县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数字背后是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该县充分把党的领导贯彻社会治理全过程,坚持党组织在哪里,社会治理就推进到哪里,真正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工作优势。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法治服务有精度。“解律师,我儿子在濉溪县遇到了法律问题,他因为……我该怎么办啊?”石弓镇西关村王凯廷老人拨打村法律顾问解丽律师电话寻求帮助,接到电话,解丽又如约来到石弓镇西关村“法治门诊”,了解情况后,帮助申请了法律援助。提高群众法治素养,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如今在涡阳县活跃着这样一批法治“传颂人”。运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该县打造法治诚信政府、公开公正执法。同时,普法和法援同步加强,依托村级“法治门诊”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县383 个村(社区)全覆盖,每半月顾问律师到村值班,每季度举办法治讲座,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德治教化有温度。“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村里给我这个荣誉我很惭愧,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好传统,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在社会上哪里还有立足之地!”曹市镇柴村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王超言语朴实真诚,是大家推崇的榜样。好儿媳、好婆婆、好妯娌、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群明星家庭的故事口口相传、温暖人心。以德育教化助力县域治理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等开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中华好儿女”“老子故里道德之乡” 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公民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治协同有广度。“不放鞭炮我赞成,污染环境还浪费钱,买两个大红灯笼挂门口不是挺好看吗!”“我觉得一桌八个人最多十个菜就行了,并且份量还不能多,我支持节约!”村规民约修订,村民们各抒己见。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的少了,邻里之间纠纷少了,房前屋后卫生“三包”让乡村变美了;以“百姓说事厅”为载体,群众参与村务积极性提高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成为往事;“邻长制”的推行,打通了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推行“居民提事、网格理事、两委定事、民主决事、多元办事、跟踪评事”六步议事工作法,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
智治支撑有力度。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助推“互联网+”下沉到村(社区),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库,建立常住人员、住房、车辆、手机等信息关系网,建立片邻组三长微信群,实现生活服务在线办理、民事问题在线咨询;实施“雪亮工程+”,整合城管、交通和社会监控,不断实现社区治安防范精准化、事件处理便捷化、数据管理科学化、物业服务精细化、民生服务个性化、特殊管理智能化;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等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和网上审批事项比例不断提高。(马子中 安徽法制报 法治安徽网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