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七五”普法以来,马鞍山市按照“1条主线、2项重点、3方关系、4个普法 “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推进全市普法工作。五年来,全市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效能进一步彰显,为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加快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升级版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条主线是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普法依法治理全过程,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2项重点是抓好“七五”普法贯彻实施、抓好“谁执法谁普法”制度落实;3方关系是纵向抓好中央和省委工作任务执行落实、横向抓好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综合凝聚全市上下“一盘棋”共识;4个普法是突出“全民普法”,推动宪法法律“七进”;突出“精准普法”,探索实施法治文化品牌工程;突出“智慧普法”,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力量;突出“公益普法”,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普法工作。
在普法宣传教育过程中,马鞍山市司法局抓难点,优化保障,先期成立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5月,市机构改革及市司法局重组后,迅速调整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由市委主要负责人任主任,下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县区、开发园区、市直部门均建立健全普法与依法治理协调机构,构建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协同高效的普法与依法治理推进机制。
为充实调整普法队伍,培优专业队伍。该市对全市3000余名“法律明白人”和1000余名“法治带头人”实施“双培养”工程。,组建普法讲师团,组建“法润江淮”普法志愿者支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4000余场次。
根据部门工作特点和执法司法任务实际,该市每年年初以清单的形式对普法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各项普法 “硬指标”;实施以案学法,收集群众身边的经典案例,作为普法素材,开展巡回宣讲,为群众答疑解惑。
为突出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该市连续举办3届法治文化月活动,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分别历时一个月。
全面梳理并选取群众最需要、与生产生活最贴近、网络议论最热烈的法律知识1000题,制作法律常识手册;专门编写农业农村类法律解析读本,印制3000册,分发到村民手中。全面加强基层法治创建工作,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100%。开展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对创建成功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施动态管理,该市5个国家级、2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顺利通过复核;1个县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
(法治安徽网记者 萧然 通讯员 马勇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