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十三五”以来,阜阳市法援工作突出惠民便民利民主旨,立足当地实际,全力推进法律援助。12月29日,记者从阜阳市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该市近五年来法援为群众挽回损失近十亿元。2016年起,法律援助工作被阜阳市政府列为33项民生工程之一。五年来,该市以制定服务规范、保障经费投入、强化质量管理等为抓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注重三管齐下,推动法援规范化。制定了新的法律援助服务标准。随着刑诉法的修改和近两年来国家相关法援服务规定的出台,该市原有的《服务标准(试行)》已不能跟上发展需要。在前期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阜阳市于2020年下半年印发了新的《阜阳市法律援助服务标准》,从律师办案流程、案件质量目标、监督管理问效等十五个方面系统规范了法律援助服务全过程。规范了法律援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为完善法律援助资金保障机制,印发了《阜阳市法律援助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该办法明确了法律援助补贴费用标准构成要素,建立法律援助质量差别补贴制度,对特别重大、疑难、复杂法律援助案件增加补贴,实现个案补贴公平和严格监督管理程序。完善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为使法援服务标准更具备规范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我们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阜阳市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办法》《阜阳市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办法》两个文件,从9个大项、22个子项系统规定了评查方法,明确了法援案件质量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标准。丰富专项活动,扩大法援影响力。五年来,阜阳市围绕“法援惠民生”主题,持续开展关爱残疾人、助力农民工、扶贫奔小康、走进老年人等系列专项活动。五年来全市共为1887名残疾人、17987名农民工、5208名老年人、3309名未成年人、15352名妇女、159名军人军属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处理网上法律援助申请1281件;开展各类广场宣传1233场,各类法律讲座135场,进企业、进工地、下乡入户等活动3780次,进一步扩大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加强绩效评价,提升法援满意度。为检测法援民生工程项目实施效果,该市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按照“投入、过程、产出、效益”四项标准设计评价方案,把全市8个县市区均纳入评价范围,全程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全市法援民生工程实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评依据。同时,组建了由39名执业5年以上的律师组成的阜阳市法援案件服务质量管控律师团,专业化评查法援案件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援民生工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五年来,阜阳市共承担43910件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项目任务。截至12月中旬,阜阳市共审批法援项目案件49201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5%;共办结各类案件48711件,结案率为99.5%,为受援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近10亿元,圆满完成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任务。
(程贯宇 苗菁菁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