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阜南法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江淮风暴”成果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1-01-26 15:10:01

法治安徽网讯 1月25日,记者从阜南县人民法院获悉,为巩固“江淮风暴”执行成果,兑现生效判决书内容,实现执行当事人权利,该院建立“三个坚持、四个狠抓、三个强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执行”的工作思路,阜南法院紧贴党建,发力执行,推进执行工作健康发展。注重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并重,强调抓党建和抓业务并举,做到党建工作任务与执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促进执行业务的高标准。积极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时刻警醒全局干警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强自律,慎独慎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

坚持一个践行标准。践行“两学一做”内容,推进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力,践行司法情怀。在具体工作中,执行人员多次做被执行人工作,拿到执行款后,为方便个别特殊申请执行人,法院安排专人将执行款送到申请执行人手中。年初以来,共送执行款6起,合计金额5.6万元。

坚持一个整改问题。2020年7月2日,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监察建议书,阜南法院全盘接收,归类梳理,逐一整改。全局干警对标对表,分别写出自查报告,对个别干警进行提醒谈话。积极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就履职尽责、廉洁自律、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谈话,养成人人敬畏法律、人人畏惧规矩的意识,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

狠抓首次执行。依托最高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平台,实现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网络资金、不动产、车辆、基金证券、企业信息等网上查询,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查控,有限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对有能力履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实施司法拘留;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2020年,面对疫情,执行干警仍不遗余力,在疫情稍有好转的情况下,拘留173名被执行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对被执行人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将其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发出限制消费令,迫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狠抓执行结案。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有财产而长期得不到、有效执行的案件,消极执行的案件,信访案件,终本案件,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立即恢复执行,瞄准财产线索,强化执行措施,执结了一批执行积案,啃掉了一批骨头案,拔掉了一批钉字案。2020年,立案恢复执行案件243件,执结到位标的额4302.35万元。与此同时,加大对刑事附带民事等执行案件的司法救助力度,个别案件因被执行人羁押在监狱改造,致使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周密部署,依法救助。2020年,经县委政法委批准,司法救助41人次,发放各类司法救助资金116.2万元。

狠抓执行攻坚。积极开展助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专项集中执行行动,温茂林院长亲自带队,党组成员参与,80多名干警参战,20多辆警车保障,凌晨出击,围堵被窝,拘传被执行人。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市县媒体跟踪报道,数万名网友围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充分利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处置。2020年,发起网络司法拍卖151件,成交金额3121.28万元。其中于2020年9月27日拍卖手机靓号成交,系阜阳市两级法院首例,有9人参与竞拍,59人设置提醒,4700余人次围观,经过28次竞价,最后以70000元成交。四是狠抓涉财产刑。坚决斩断黑恶犯罪经济根基,用足用活强制措施,建立涉黑恶执行案件“一案一台账”制度。做到网络查控与线下调查相结合,“打伞破网”与“打财断血”齐同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确保涉黑涉恶财产刑执行案件,取得更大成效。截止目前,共受理涉黑恶执行案件6件,执行到位标的额4204396.87元。

强化业务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深入学习执行业务法律法规,在思想上规范执行,在行动上形成自觉。加大对财产调查、财产控制、参与分配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达到学以致用目的。灵活运用执行案件网上集约化辅助平台,司法网络拍卖平台,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失信惩戒系统,限制消费系统,询价评估系统,使执行行为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

强化制度管理。对查封、扣押的车辆、房屋建立台账,实施“一季度一巡查”制度,全面监督对查扣财产的处置、分配等情况,依法依规及时处置查封的车辆、房屋等财产。细化“百日攻坚”工作方案,制定《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对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执行方法和技巧,及时总结、归纳、提炼,予以交流和体会。

强化廉政监督。筑牢廉政防线,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积极开展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切实锻造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品格。在具体工作中,强化交际圈,纯洁生活圈,做到不该去的坚决不去,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

(法治安徽网记者 刘超 通讯员 张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