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肆虐的疫情,他们挺身而出、逆行出征,用执着坚守护卫着高墙稳定;遭遇咆哮的洪水,他们迎头而上、日夜奋战,用坚韧身躯守护着群众安全;看到求助的眼神,他们耐心倾听、施以援手,用专业技能诠释着法律公平。他们用坚定的信念,维护了法治的尊严;他们用拳拳的爱心,折射了法律的温暖。他们就是2020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2020年,监狱民警王毅等30人荣获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及提名奖。他们是学习的榜样,是身边的感动,是不断前行的力量。让我们走近榜样人物,回望那些动人的故事,再现那些感人的场景,让司法为民的情怀、敬业奉献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力量温暖心田,滋养灵魂。
“疫”线警花最美“警”色
人物:王毅,中共党员,现任省女子监狱第二十一监区政治教导员、四级高级警长。
榜样事迹:巾帼红,是热烈与忠诚;藏青蓝,是坚定与沉稳。当两抹颜色交织,渲染出的是英勇无悔的“警”色。
庚子年初,在武汉疫情最为吃紧的时刻,年近五旬的王毅写下请战书。临行前夜,她才鼓起勇气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说出了要去武汉的消息。几个小时后,作为安徽监狱援鄂抗疫工作队副领队、联络员,她和队友逆行出征,驰援武汉。
抵达武汉后,王毅先后参与当地监狱临时关押点罪犯收押、接管湖北监狱系统第一个方舱医院等工作。面对病毒侵袭的风险和监管安全的压力,王毅始终勇当排头兵,冲在最前面。
作为“疫”线指挥员、战斗员和联络员,王毅参与制定了《援鄂民警日常管理办法》《援鄂民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规则》等制度规定,同时担任了监区的临时负责人,带领其它省份女警共同承担监区的监管改造任务。此外,她还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政工干部的优势,积极做好队伍的思想稳定工作。由于在武汉“抗疫主战场”的优异表现,王毅所在的安徽监狱援鄂抗疫工作队赢得了司法部、安徽省委和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的表扬肯定,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先后获评“安徽省先进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恰似“劲松”挺立防控一线
人物:余劲松,中共党员,现任省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大队政治教导员、一级警长。
榜样事迹:是党员,就挺在前头。余劲松所在的大队承担着收治新入所戒毒人员的任务,这里是每一个戒毒人员到所后的第一站。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余劲松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头雁”效应,主动请缨,在戒治区累计封闭执勤150多天,坚决守好第一道关口。在他的带领和感染下,支部班子成员把戒治防控一线,视作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齐心协力织密了大队安全稳定“防护网”,彰显了党员担当。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余劲松密切关注戒毒人员思想动态,将“隔离期”变为教育戒治的“黄金期”。他不断丰富教育形式,适时打出“温情牌”,开展个别教育谈话,增加亲情电话频次,组织小范围的文体活动,让戒毒人员感受到关心与温暖,减少因疫情防控产生的焦虑不安,既确保了戒毒人员防控到位、思想稳定,也保障了场所戒治秩序持续平稳,树立了新时期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秉持一颗公心守护公平正义
人物:郑银银(图中右五),中共党员,现任六安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与应诉科科长。
榜样事迹:以人为本、复议为民,在郑银银这里,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有些申请人把对执法行为的不满和怨气,迁怒到复议人员身上。郑银银不觉得委屈,并且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总结出一套“待客之道”:一杯清茶拉进距离,一声问候稳定情绪,一张笑脸耐心倾听。她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为群众排忧解难,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群众利益无小事,既然老百姓选择了复议,就是相信我们,决不能辜负这种信任。”
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复议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郑银银和同事们积极探索集体合议、实地调查、公开听证、专家论证等“阳光”办案方式,实现办理过程的公开透明。通过一起起案件的办理,增进了群众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搭建起一座座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学思践悟,方可开拓进取。针对案件高发的房屋征收补偿领域,郑银银与同事们分类梳理了房屋征收决定、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征收协议、强制拆除四类行政行为的复议案件审查要点和标准,列举了主要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法院裁判观点,供办案人员在类似案件中参考适用,该审查要点在全省得到推广。
2020年7月,司法部确定六安市司法局为全国唯一的行政复议工作联系点,这是对郑银银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和鼓励。
锐意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人物:张德梅(图中右一),现任安庆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科长。
榜样事迹:2020年4月27日,安庆市司法局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了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容错机制,梳理出21项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这是全省首个由市级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出台的“首违免罚”清单。
清单的出台与张德梅的锐意创新分不开。自2013年从事行政执法监督岗位以来,张德梅在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前提下,不断自我加压,创新实施“自选动作”,助推安庆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迈向新台阶。
2014年,安庆市建立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成为继合肥后我省第二个开展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的市,5年来,市本级公议案件562件,群众公议意见被采纳率达98%。
2020年9月,安庆市司法局选定1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执法监督联系点,成为全省首个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的市,延伸了执法监督触角。
多个亮点成为“全省率先”,张德梅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普法路上的辛勤“耕耘者”
人物:彭敦耘(图中左三),现任宣城市宁国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
榜样事迹:从手脚并用的普法“小白”,到手到擒来的普法“专家”,10年普法路,彭敦耘用脚步丈量路途,用青春浇灌梦想。她的足迹遍及全市19个乡镇、120个村居,她的身影活跃在 700余场法治宣传活动现场……
在她的忙碌下,全省首个“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在宁国市龙阁村落地,并以星星之火燎原全市,实现了法治宣传教育阵地“零的突破”和惊艳蝶变;在她的推动下,全省首个“法治大喇叭”在乡间响起,普法好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她的坚守下,“法律阳光护幼苗”“以案释法走基层”“普法微积分”等普法品牌被擦亮,法治的种子被播撒到山城的各个角落,浸润着群众心灵。
彭敦耘层出不穷的“金点子”让宁国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声名鹊起。宁国市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普法办”等国家级荣誉,以及“安徽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等省级荣誉。一项项荣誉,一步步跨越,站在“八五”普法的新征程上,彭敦耘将继续乘风破浪,不负芳华。
牢牢“楔”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
人物:程友业(图中右四),现任合肥市长丰县司法局岗集司法所所长。
榜样事迹:司法所虽“小”,只有区区几个人,可责任不小、担子不轻。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20余年来,程友业如同一根“楔子”,牢牢楔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在“小舞台”上,书写了为民“大文章”。
近年来,他每年调解各类疑难复杂纠纷近百件,协议总金额达上千万元,全部实现了即调即结、案结事了,没有发生一起因调解方法不当或处置不力引发的民转刑或群体性事件。尤其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值班值守如磐石、排查纠纷冲在前、突发事件能稳控,他所在的司法所管理的近百名刑释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没有发生一例脱漏管或重新违法犯罪,为所在乡镇的疫情防控、社会稳定、复工复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每年他都坚持深入辖区中小学和企业,为学校师生、企业职工开展法律讲座20多场次,在青少年心中播种法律的信仰,培养群众成为“法律明白人”。
在他的带领下,岗集司法所从“规范所”一步步向“优秀所”“示范所”迈进。2017年,岗集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践行“枫桥经验”为民解纷止争
人物:赵昉(图中左二),中共党员,现任滁州市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专职主任。
榜样事迹:吵得面红耳赤的双方,在这里握手言和;打算走出婚姻围城的夫妻,在这里重新发现对方的好;复杂难解的信访积案,在这里顺利化解……化怨气聚喜气,让哭脸变笑脸,到任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的这3年,赵昉始终保持着初心不变。
2017年4月,全椒县筹建矛盾调解中心,赵昉接受组织任命,赴调解中心任专职主任。短短的一个月,她就完成了中心功能室制度建设,以及工作流程的制定。在工作中,她探索出了访调、诉调、援调、警调等“三调联动、多调对接”的工作机制,发挥县调解中心龙头作用,构建全县“1+N”大调解工作格局。2020年,她推动创新县矛盾调解中心与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建立“婚调对接”机制,加强离婚登记前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倡导“不调不办”工作机制,该做法在全市推广。
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在赵昉的带领下,33年受理案件3177件,调解成功3146件,调解成功率达99%。2019年1月,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拨开层层迷雾还原事实真相
人物:陶钧,现任安徽理工司法鉴定中心主任。
榜样事迹:陶钧自担任鉴定中心主任以来,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在工作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并做出了较大成绩。
鉴定工作中遇到弱势群体,他不遗余力给予帮助。多个案件中,被鉴定人瘫痪在床,主动提出上门服务,完成案件受理和法医检验工作,获得到了被鉴定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始终坚持执法为民、执业为民,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执业过程中,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司法鉴定各项培训,加强与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及互相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强化法治理念,严格按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及管理规定的要求规范自己的司法执业过程;将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审核鉴定材料,积极跟其他鉴定人沟通,仔细斟酌案情分析及鉴定意见,确保每一份鉴定文书的质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始发时,陶钧不畏生死,主动请战,2月初即进入隔离病区战斗在防疫第一线,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努力救治患者,为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砺法律之剑维弱者之权
人物:马华平(图中右二),现为安徽皖正律师事务所主任、专职律师。
榜样事迹:她用一副柔肩为贫弱群众撑起法律的“保护伞”,她用单薄的身躯筑起困难群体维权的坚实后盾。自执业以来,马华平要求自己不仅要做“好律师”,还要做“好的公益律师”。
她从自己做起,在多个法律援助窗口值班,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地开展公益普法宣传。在她的感染下,皖正律师事务所在省妇联、省法援中心、合肥市总工会等单位均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多名律师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将法律服务送到百姓身边、送到百姓心里。为提高办案质量,马华平还叮嘱团队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保证每个公益案件均能得到妥善处理。
迄今为止,马华平公益法律服务团队为困难群体提供服务近万人次,代理各类公益案件千余件,为困难群体挽回经济损失近几千万元,减免收取律师费达几百万元,让广大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看到了法律正义的曙光。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扶弱助困、匡扶正义的公益之心一直激励着她,她承诺会将社会公益法律服务事业进行到底。
十年贴心护考助力逐梦
人物:侯洁琼,现任阜阳市司法局律师工作科副科长。
榜样事迹:不是考生,却比考生更紧张;不参加考试,却连续十年守候在考场,为考试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020年,阜阳市共有2000余名考生报名参加法考。在主观题考试前夕,颍上县慎城镇张洋社区出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阜阳考区如何组织考试?如何保证颍上籍考生和其他县市区籍考生的安全?一系列问题考验着包括侯洁琼在内的考务人员。侯洁琼迅速反应,第一时间与卫生健康委沟通进行风险预估研判,制定防疫“十举措”。经过周密安排,最终保证了阜阳考区主观题考试平稳结束。
2018年是“法考元年”。那一年主观题考试时,阜阳考区迎来了一名特殊的考生,该考生身怀六甲,步履艰难,由其丈夫搀扶着缓缓走到考点安检通道前。该考生在医院保胎40多天刚刚出院,为实现梦想,坚决要来参加考试。得知这一信息,侯洁琼迅速联系医护人员,为其提供全程医疗保障服务。当交卷铃声响起,该名考生顺利完成考试,侯洁琼和所有在场的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10年来,她始终将“从严治考、热情服务”贯穿考务工作始终,安全平稳组织阜阳考区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12场次,累计服务考生2万余人次。当通过考试的考生欣喜地来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时候,就是侯洁琼最欣慰的时候。“三春万卉皆含笑,装点繁花只一风”。正是她和同事们一年接一年的坚守,让很多人的法律人生在此起航。
文字由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整理 图片由皖司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