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书就在那里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1-01-29 09:44:46

□葛燕

读书,特别是读好书,是一件既难得又幸福的事情。

读小学时,家里经济拮据。除了课本,只有在我和小伙伴们之间互相传阅的几本小人书滋润着我求知的心田。尽管我们都奉献出自己的课外书,互通有无,但“书库”太小,“僧多粥少”。经过多人的长期翻阅,那一本本小人书都变得污损不堪。它们不仅封面遗失了,而且边角也卷曲、残缺,简直都成了“破烂”一般的物件。但是,从那些有限的读物里,我看到了外面一片广阔的天地。它们给了我最初的艺术启蒙,在我的心田播下了一粒“文学”的种子。直到现在,那图文并茂的小人书还让我时时想起。

初中时我喜欢阅读学校分发的英语课外读本。书中记述的都是欧美国家一些趣事。与那些礼貌的先生、高贵的女士和时髦的小姐们“相遇”后,我感受到一种醉人的异域风情,逐渐领略到了“外面的世界”的精彩。我那时也很有兴趣读“名人”,诸如牛顿、李四光等等。对他们的轶事了解得多,并且经常把它们作为作文的素材使用,我写的作文总是受到老师的青睐。

在师范学校期间的课余时间里,我经常去泡学校的图书馆。面对馆内林林总总的数万册的藏书,我心里有敬畏,有感动。能与那么多优秀的书籍“亲密接触”,感觉更多的还是幸福。在那里,有散发着哲思的先秦诸子的散文,有意境美妙的古典诗词,还有最让我着迷的情节跌宕的小说。读到长篇小说《简·爱》时,我的心就一直随着简·爱多舛的命运起起落落,在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几年,我就像一条鱼儿在浩瀚的书海里尽情地遨游。

工作以来,藏书已经摆满了两个书柜。闲暇时,我就流连在墨香中,有时浏览,有时精读,尽得妙趣。对于当下的好书,我和文友们总是及时在交流群里分享。在晚间,我们畅聊得最多的就是“阅读那些事儿”。最近几年,我开始钟情于古代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古代诗歌。每次外出时,我都携有一本古诗词的“口袋书”,忙碌中也不废吟咏。寒来暑往,“腹有诗书”,我也能与诗友们进行“飞花令”比赛了。如今,我的书桌上常年放有一本《唐诗三百首》。除了能随时给自己“充电”,在心情郁闷的时候,读读古诗,又可以超然物外,获得自我的“救赎”。

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开始写作,最终把胸中的万千思绪化作了一首首诗歌。去年秋季,我加入了本县作家协会。能够实现“作家梦”,我感到是“阅读”助了我一臂之力,让我能像一只小鸟一样在文学艺术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回答记者“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提问时,他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同样,我也想说,为何想要读书?因为书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