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漆园小记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1-01-29 09:45:48

□张正福

蒙城因牛群出名。皖北小县,卧在一隅,以农耕为要。本来寂寂,但牛县长去了,名声大噪。他就是活名片。全国知道蒙城的人不多,知道牛群的人可是不少。那里本无牛,有也只是耕田。牛群去了,就发展了养牛业。谁叫他姓氏为牛。凡到蒙城旅客,都想买蒙城牛肉,黄牛肉。可见这个牌子在牛县长当差时有多响。他离开多年,人们还念念不忘蒙城牛肉。我们出差到此,四下一打听,哪有什么特色牛肉。牌子砸了。

说到蒙城,不能不提到庄子。庄子是蒙城人,做过短暂的漆园小吏。故蒙城别称漆园,始于此也。

蒙城老街犹在,老街荒颓,一段城墙诉说往日的沧桑,兵燹之后的衰微。那可是古战场,多少烽烟燃起。蒙城在涡河与淮水之间,水草丰美,地灵人杰。谁不想淮北平原上策马奔腾,纵横驰骋,于是就成了兵家必争之所。古城墙就是见证,高高的门楼耸立,默默告诉你这里曾经的繁华,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在友人的引领下,来到此处。这里稀拉地立着几家门店,大人趿着拖鞋,小孩吸着鼻涕,四处乱走。电瓶车、自行车来往穿梭。现代化不是这样,古朴典雅更谈不上,显得有些杂乱,不成章法。这里是被丢弃的地界,据说是穷人的居所,瞧大人孩子头发蓬乱的样子,可略知一二。这里曾经达官贵人常出没,才子佳人常现身,热闹繁华自不待言说。如今,还好没有荒草丛生,虫鼠出没,感谢有识之士保存了这段历史。久远的历史总是透铜锈,比如铲形币,比如刀形币,再比如陶罐。那里装的不仅是粮食和水,更载着一段风云突变的历史。深埋地下,几千年,一朝出土,黄土覆身,绿锈掩体。一点一点剥开,就是在打开一页页泛黄的书页。而这段历史,不在土里,而在地上。任由观瞻,凭据遐思。春秋时期,庄子在此地作逍遥游;夏冬之时,庄子在云梦泽流连不去。

午休醒来,复翻身睡去。梦中蝶舞翩翩,醒来不知此地为何,不知此人为何。是人非蝶,是蝶非人。人即蝶,蝶即人。两者常混为一谈。

又梦大鹏,也在漆园。也在此地,也在庄梦阁。古城墙依旧,古圣贤已非。人虽不在,精魂犹存。自由旷达的精神影响深远。他继承老子衣钵,鼓盆而歌,不悲不喜,不慕荣华,不求显达,著文于世,遨游四方。天地间,有子如此,神也,仙也,绝非凡间俗子所能为啊!

这里是宝地,别看荒草枯茎在墙头摇曳,斑驳陆离的墙面有碍观瞻,可这里是结结实实的历史。就像垓下,那里还有什么。经过岁月的淘洗和历史的风化,早已英雄气衰,豪气无存。可谁又能摆脱,虚化那段传奇?这是古淮河文明孕育的精粹,吃稻米者所无。在那段平原上演绎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悲歌。你说没影响,那淮河岸边的人基因里植就这段风云。三句不对头,龇目以对,举拳相待。淮河平原上的孳息善饮,豪气干云,有山东汉子的爽快劲头,不跟你曲里拐弯,花里胡哨,一就是一,二还是二,他们演算不出二等于三或五。不是不能,不屑嘛。同行向导邵主席,可是方志通,说起家乡头头是道,如数家珍。无论古代、近代、现代还得当代,都是在他光溜的脑瓜子里,在他巧滑的嘴皮上。能说,又渊博。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