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冯,我来了,这一路上我都在琢磨着这事咋解决。”2月16日下午,亳州市涡阳县四里行政村法律顾问胡继勇驱车来到村民冯桂荣家中,刚一下车,冯桂荣就迎了上来,脸上写满焦虑:“这大过年的,我本来不想给你添麻烦的,可女方好端端的突然要跟我儿子退婚……”胡继勇拍拍冯桂荣的后背,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就其儿子与女方王某之间的订婚礼金纠纷,进行调解协商。通过近2个小时的普法教育,女方同意退还各项费用18000元。
村(居)法律顾问,就是百姓身边信得过的“法律管家”。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全省17542个村(居)已经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担此重任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奔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为百姓送去法律“及时雨”。随着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省司法厅在全国率先制定《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指南》,助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十余年布局“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加快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一向敢为人先的安徽司法行政人,已经在“实验田”上耕耘了十余年。
早在2007年,省司法厅就印发了《全省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法律服务团实施方案》,201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进社区工作的通知》,要求年内实现社区律师在省辖市城区全覆盖。2014年、2017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省普遍建立村(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的通知》,推动法律顾问如法律“信使”一般“飞入寻常百姓家”。
十余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律师进社区、进乡村,广大律师深入一线解答法律咨询、举办法治讲座、化解矛盾纠纷,在增强百姓法治观念、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能力、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17542个村(居)均实现法律顾问和法律服务微信群全覆盖。2020年,全省共有691家律师事务所10786人次深入7417个社区,解答法律咨询10万人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29万份,调解纠纷5080起,举办法治讲座4356场,为社区事务提供法律咨询意见9337件。
处理法律事务有了“定心丸”
“多亏了法律顾问,让咱们社区的集体收入有了保证。”说起这事,淮北市烈山区华家湖社区的居民们赞不绝口。
华家湖社区有一座荒山,早些年承包给别人时签订的合同不尽规范。2019年,淮北市开展清理和规范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行动,经华家湖社区法律顾问审查,该社区清理出40多个不规范合同。后来,在法律顾问的帮助和指导下,该社区又重新签订了合同,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5万元提高到60余万元。
为了促进村“居”法律顾问不仅解决百姓身边的“小事”,还帮助管好村或社区的“大事”,各地出台多项举措推动作用发挥。
蚌埠市施行量化标准,要求村居法律顾问每周为百姓开展一次微信群实时服务解答法律咨询,每月到村(居)开展一次实地服务,每半年为村(居)开展一次法律培训,每年向县(区)司法局提交一次书面履职报告。
池州市青阳县完善村居法律顾问考核激励机制,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定期走访村(居)负责人、群众,对法律顾问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价反馈。根据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年度考核结果,发放专项补贴。
在不断的探索中,我省还涌现出小岗村志愿法律服务品牌。2014年2月以来,省司法厅先后选派4名志愿律师到小岗村坚持驻点开展志愿法律服务,并组建法律服务团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志愿律师始终把“小岗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使命挂在心头,献出“法策”护航振兴路。
细化标准向“有效覆盖”转变
丰富的创新实践为地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支撑。2020年11月,我省发布《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指南》地方标准,对全省村(居)法律顾问的基本原则、聘任条件、聘任程序、聘任合同、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履职义务以及评价与改进等进行了全面规定。
按照该标准,符合聘任条件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专业技术人员,均可以接受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聘请,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村(居)民委员会及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知识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村(居)治理顾问、法律服务指引等5项服务内容。
服务方式分为实地服务、远程服务、预约服务等3种类型。村(居)法律顾问每月应到村开展不少于4小时的实地服务,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所在单位每年至少组织1次法律服务进村(居)活动。服务过程中,村居法律顾问应当坚持依法服务、立足实际、诚实守信、促进和谐的基本原则,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维护公序良俗,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南》的出台将有助于解决实践中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标准不一、质量不齐的问题,推进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村(居)法律顾问从形式上的全面覆盖到实质上的“有效覆盖”,提升村(居)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刘和兴 马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