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清明将至,为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桐城不断完善“责任、预防、扑救”体系建设,建立“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森林防灭火工作机制,密织森林防火安全网。本轮防火期以来,公安机关立案5起,行政拘留3人,罚款3人,并及时跟踪宣传,达到查处一案、处罚一人、警示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
该市严格落实“六级包保”责任制,市、镇、村、组签订责任书并纳入绩效考核,有效发挥村民组长森林防火“关键人”作用,着力打通森林防火“最后一米”。
该市建立应急、林业、公安联合办公、会商机制,全面建立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联络、联动、联防”机制,做到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合力防火。强化应急,按照有扑火任务的镇、街组建不少于30人、村级组建不少于20人的一线队伍的要求,配齐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二号工具、铁耙等扑火装备。进入防火期以来,各级开展实战演练15次。关键节点,集中人员,确保做到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同时,该市实行防火网格化管理,聘任120名专职防火护林员和800名生态护林员,划定网格巡山护林,各级林长落实到网格任网格长负责督促、检查。同时,压实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的防火责任,对全市493名痴呆傻等重点人逐一落实监护人和包保责任人。
该市还进一步创新森林防火体系,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0公里,开设防火隔离带100余公里。在主要进山路口和火灾易发区域,装设25个高清视频摄像头,对进山车辆和人员进行24小时监控。在国有二姑尖林场沿途设立智能语音播报系统,开启防火码,管理进山人员。择机实施人工降雨,改变防火不利天气。
(潘月琴 张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