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人勤春来早,春来正忙时。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田野里,到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
这段时间,怀宁县种粮大户郝生红特别忙碌,开始维修保养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具,为春耕做好准备。
郝生红是怀宁县雷埠乡腾云村种粮大户,他从2008年开始承包稻田,从当初的60亩发展到现在1200亩。除种粮外,他还组建了一个农机合作社、植保站和一个小型有机米加工厂。在他家屋内的墙壁上,挂着 “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安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怀宁县十佳家庭农场”等荣誉牌匾。
一开春,郝生红就带着工人抓紧对小麦、油菜进行除虫、施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为鼓励和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指明了方向。”郝生红高兴地说,“今年准备种300亩早稻,其他全部种植中稻。种植这么多稻田,农资必须提前备足,春节前,就开始下单订购,一年用的生产资料也签订了合同,就等着大干一场了。”
科技种田,让郝生红成了半个农业专家。他掌握了田间管理、机械操作、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科学种田,必须农时、农艺、农机融合,才能实现高效率。”郝生红说,备耕是否充分,春耕能否做好,决定一年的收成。要想使土地收益最大化,除了科学种田外,还必须依靠科技来助力。“我之所以能够承包1200亩稻田,机械可帮了大忙。”过去种地单纯靠人工,一亩地全家上阵还得忙活好几天,人累得够呛不说,效率也不高。现在种田使用机械种地,不仅省工省力,也不误农时。春耕备播,郝生红一切绕着科技转。
郝生红的宏基家庭农场大院,被种子肥料和大小农机具塞得满满当当,现在他的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有20多台(套)农机具,价值近200万元。“近期我又花12万元添置了一台大拖,我家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凡是种植水稻用的机械都有了,打药也用上了无人机,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郝生红颇为自豪地说。全程机械化,让郝生红省下80%的人力。农忙时,他和其他种植户互帮互助,他家的农机去种植户家帮忙,种植户也会来他家当帮工。目前,郝生红一年光用固定工人有12人,平时还有近百名临时工,仅一年发放工资就有40万元。
谈到种粮前景,郝生红很有信心:“我们种粮大户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把田种好,还要种出效益来。”
(通讯员 檀志扬 蒋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