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序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开展英模学习教育,选树推介一批事迹可信、形象可亲、品格可敬、精神可学的先进典型,从即日起,省司法厅联合本报策划推出“身边的党员故事”系列报道。系列报道将通过持续讲述安徽司法行政干警和法治工作者感人的事迹,全面展示党员干部时代风采,弘扬英模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进而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激发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巾帼逆行 让忠诚在警徽上闪耀
人物名片:任莎莎,女,199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16年1月参加工作,现任安徽省女子监狱第四监区四级警长。
所获荣誉:2020年3月,因援鄂抗疫工作受省监狱管理局嘉奖;2020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时常有朋友说,你们是英雄,是最美逆行者,然而我想说,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不过是在特殊的时期,特定的场所,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真正最美的是我们的国家,真正的英雄是我们的人民,而真正硬核的是我们的党。”今年的“三八节”,任莎莎作为讲述人,动情地回忆起去年那段抗“疫”的岁月。
2020年初,在湖北疫情防控最吃劲的紧要关头,“90后”的她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瞒着父母,与战友们一同奔赴一线支援。
逆行女警撒下善意谎言
2020年2月11日,任莎莎和战友们奔赴武汉,成为全国监狱系统第一批援鄂工作队的一员。
到武汉后,来不及休整,任莎莎进入隔离点,与战友们连夜开展“拉网式”排查,每个夜晚,两栋楼、六个楼层、九个小时、15分钟巡查一遍,几乎是彻夜不停走动。寒冷的冬夜,身着防护服的她却是汗湿重衫。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任莎莎是瞒着父母前往武汉的,面对父母频繁的电话关心,任莎莎撒下了一个又一个谎言,一处拐角的白墙成了她与父母视频通话的固定场所,因为只有白墙不会暴露自己的行踪。
事后任莎莎才得知,其实她到武汉一段时间后,母亲从其单位已经得知了真相,但每次通话时母亲也没有戳破她的谎言,只是重复着让女儿照顾好自己。
“以前我们明责,现在,终于发现自己能担责;以前我们知重,现在,终于欣慰自己能负重。”经此一“战”,任莎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两个职业愿望一起实现
任莎莎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长大后看到警校毕业的小姨身穿警服时的飒爽英姿,她有了当警察的愿望。
警校毕业后,任莎莎如愿成为省女子监狱的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既是警察,又是‘管教老师’,两个愿望都实现了。”任莎莎说:“之前都是在影视剧中看到监狱,真正成为监狱民警后,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是冰冷的,是有温度的。”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任莎莎有时候一个值班要持续好几天,没有智能手机、远离繁华都市。“但是我热爱这份工作。当一名服刑人员用心接受改造,迎来新生时,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颗诗心感化服刑人员
任莎莎从小学开始就对诗词歌赋有浓厚兴趣,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到了中学时期,她更是在诗词歌赋中找到灵魂共鸣。久而久之,她积累了大量诗词。
在日常管教中,任莎莎尝试用诗词歌赋感化服刑人员,让她们也能体味诗词之美,感悟诗词中的人生哲理,帮助她们打开心扉、重塑自我。
任莎莎难以忘记她在黑板上写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服刑人员若有所思的表情;忘不了用“无意苦争春”与“俏也不争春”的诗词,扭转服刑人员悲观改造思想后的欣慰与喜悦。
在她的影响下,不少服刑人员也在诗词中找到新生的动力,激发了努力改造的信心。
服刑人员王某,曾经是一名成功的金融人士,入狱后一度非常消沉,任莎莎与她促膝谈心。她向王某讲述了许多经历人生起伏依然乐观豁达的诗人故事,让服刑人员学着用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挫折与坎坷。
任莎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服刑人员,诗词并不是文化人的专利,只要她们真诚悔罪、勇于坚持、努力积累,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都能聚沙成塔,拥有诗意人生。
仁心妙术的抗疫先锋
人物名片:莫伯辉,男, 1981年3月出生,土家族,中共党员,现任淝河监狱(安徽省监狱总医院)第三监区副监区长。
所获荣誉:2020年荣立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个人三等功,并荣获“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称号。
疫情来袭不惧危险,他主动请缨以身为盾,在湖北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厚德精医忠诚奉献,他用仁心妙术救赎灵魂,真实演绎“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
“白衣战士”请缨出征
2020年春,当援助武汉的动员令发出后,他主动请缨,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我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践行在党旗下的誓言,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是监狱人民警察,应该义无反顾担当起‘人民’两字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是医生,这是医者的担当和职责所在;我是孩子的父亲,要给两个儿子树立榜样,长大也要有奉献精神。”
2月17日,莫伯辉跟随安徽监狱援鄂医疗队毅然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医疗队连夜抵达驻地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战“疫”远比想象中艰难。由于精神科疾病的特殊性,查房耗时长,莫伯辉每次都是第一个进舱,最后一个出舱,经常连续10小时不吃不喝。3月6日,莫伯辉没来得及吃早餐,七点就匆匆出了门。细问病史、评估风险、心理干预、落实医嘱……整整两个多小时才完成查房工作。执勤期间,穿着防护服、尿不湿,戴着护目镜和两层口罩,从一楼到四楼来回走,憋闷心慌,有几次甚至差点晕倒。作为全队唯一的精神科主治医师,他还承担着给病人做心理疏导的任务,又是一个两小时过去。因为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莫伯辉走路都像踩棉花似的有些飘,差点晕倒在方舱内。直到下午四点半,莫伯辉下班回到酒店洗完澡,才吃上饭喝热水。
艰巨的挑战对于莫伯辉而言,才刚刚开始。因为疫情防控需要,3月15日,他被抽调至其他地方执行任务,与安徽一同前来的伙伴分开,莫伯辉毅然前往。
不畏风险全力施救
3月20日早上7时,“医生、医生,快来看看,A19号房罪犯好像快不行了。”对讲机忽然传来急促的呼叫声,正在洗漱的莫伯辉听到呼救声,立马甩下手中的牙刷,把嘴上的泡沫一抹,顾不上穿隔离服,拿上口罩边戴就边往隔离区冲了进去!
莫伯辉在短短一分钟内就到达了现场,罪犯刘某呼吸困难、嘴唇发紫,情况十分凶险,还没等旁边的人反应过来,他已经跪在地上对刘某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在来不及做足够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莫伯辉完全把自己暴露在被施救病犯的面前。
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紧急外医预案,莫伯辉义不容辞跟了上去:“她是我接诊的病人,我当然要跟到底!”救护车飞驰着,心肺复苏一直没有间断,一次、两次……两百次……两千次……20分钟后,救护车终于到达了医院,此时莫伯辉身上藏蓝色的警服已被浸湿,双臂因为无数次按压已经麻木……
虽然身处在病毒环伺的环境中,但莫伯辉仍始终秉持着“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忘我工作。此举既感动了罪犯,也感染了身边的同行,赢得了司法部、湖北省监狱管理局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厚德精医忠诚奉献
援鄂期间的“拼命”经历,是莫伯辉的一段工作剪影。在平时,莫伯辉始终以“救死扶伤,实现人道主义”为座右铭,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工作无私奉献。
2017年12月2日,精神病监区的服刑人员黄某在中午就餐时,囫囵吞下一颗肉丸卡住喉咙,引起了短暂性缺氧窒息,随即发生了心跳骤停。
莫伯辉和同事们收到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生死时刻,莫伯辉和同事胡健直接将手伸进服刑人员黄某嘴里,抠除异物并辅助呼吸,其他民警也轮流进行予降颅压、兴奋呼吸等辅助治疗……异物逐步被清除,服刑人员黄某的呼吸阻塞得到了缓解。经过近4个小时的观察治疗后,黄某脱离危险。
然而,大家刚刚缓了一口气,莫伯辉在清洗手部时,发现自己的手背被黄某的牙齿咬伤了。糟了!黄某患有梅毒!身为医护人员,莫伯辉当然知道感染的风险。
后来,莫伯辉去打了长效青霉素针。由于梅毒潜伏期有三个月,他需要每个月检查一次,好在最后确定无恙。
无悔的选择 无畏的担当
人物名片:金云海,男,汉族,197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凤凰山大队三中队中队长、三级警长。
所获荣誉:2017年,当选安徽司法行政2016年度十大榜样人物;2018年当选“安徽好人”,同年11月当选“中国好人”;2018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当选“安徽省十大法治人物”;2019年12月,当选司法部“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多年来,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金云海整日里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戒毒人员朝夕相处,用耐心、真情对他们进行教育矫治,彰显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奉献。
他说:即使患病,即使恐惧,即使苦累,一个也不能放弃!
面对责任使命不推脱
群山环抱中的南湖戒毒所凤凰山大队,是安徽省唯一的艾滋病戒毒人员收戒点。
2009年2月,为了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戒毒人员进行更加专业有效的戒治,根据上级部署,南湖戒毒所组建了特殊病戒毒人员专管中队。当时,已在基层一线工作十多年的金云海主动选择到特殊病戒毒人员专管中队工作。
“谁做都有风险,我不做就得有其他人做,所以面对责任使命,我不能推脱。”金云海说。
同年4月28日,专管中队开始运行。起初,民警隔着铁门巡视,隔着玻璃窗用电话与艾滋病戒毒人员谈话,进入监舍带着手套和口罩,氛围十分紧张。敏感的戒毒人员感觉受到歧视,不愿与民警交流,有些戒毒人员甚至倚仗患病有恃无恐,不服从管理并制造事端对抗管理。
对于这些,金云海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意识到,必须建立起符合他们生理、心理特征的行为养成制度。
于是,金云海和同事们一起从直接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戒毒人员入手,逐步消除他们被歧视的心理感受,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多次与感染艾滋病擦肩
温文尔雅,这是金云海的同事们给他的评价,可是面对艾滋病戒毒人员时,金云海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勇敢。
2013年9月的一天晚上,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员突发精神疾病,异常狂躁,乱扔东西,不仅砸烂了花盆,手也被割伤,宿舍楼墙壁上、地面上溅的都是血。正在值班的金云海和其他民警当即启动应急预案,一起冲上去将他控制住并送到医院救治。
这还不是最惊心动魄的。
2015年10月的一天,戒毒人员喻某与沙某在宿舍发生争执,继而升级为打斗,双方都受了伤。金云海立即上前把他们拉开,在询问沙某情况时,喻某再次冲过来打沙某,金云海冲上去抱住喻某。
事态控制后,金云海才发现,自己的手臂上被划出三道口子。其中,有一处伤口较深,鲜血染红了手臂。事到如今,金云海还记得当时的心情:“站在洗手池边清理伤口,我感到有一股寒气蔓延全身,感觉自己似乎僵住了。”
戒毒所的领导立即联系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对金云海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日子里,金云海内心充满着煎熬,他害怕自己被感染,还担心传染给家人,于是他偷偷在单位宿舍写下了遗书,并和妻子女儿撒谎说自己给同事代班,独自一人在单位宿舍等待检查结果。万幸最后确认无恙。
让戒毒人员活得更有尊严
经过几年努力,金云海和同事们逐渐树立了专管工作的理念:让艾滋病戒毒人员活得更自信,更有尊严。
为了给戒毒人员做好心理辅导,他刻苦钻研心理学知识,先后考取了国家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并把所学用到日常的教育矫治中。一次,金云海发现一名戒毒人员因担心解戒之后的出路而发愁,整日无精打采。后来,在金云海努力之下,这名戒毒人员最终解开了心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戒毒、防艾的未来,金云海心中早有谋划,“从集中管理、医疗康复、教育矫治、生活卫生保障等点滴做起,带领队伍持之以恒,用生命守护艾滋病戒毒人员。”
疫情防控更显警察本色
2020年春节之前,金云海已经频繁地在中队值班,没有时间去购置过年的物品,因此家中根本就没有准备多少食物和节日期间的生活用品,口罩也只有几个。但当他接到通知去封闭隔离,要一个月后才能回家时,妻子和女儿没有说一句抱怨的话。妻子说:“你放心地去上班吧,这正是你报效国家的时候,家中你不用操心,我会安排好的。”
现在,金云海仍然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金云海表示,作为一名平凡而普通的人民警察,竭尽全力履行职责,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微薄贡献,他深感无限的自豪!
初心耀警徽 信仰铸警魂
人物名片:过军,女,1979年4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1997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大队大队长一级警长。
所获荣誉:2014年,荣获司法部授予的“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突出成绩,获司法部个人嘉奖。
在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女戒所”)有这样一张换防的照片:相拥的两个女警,一个泪流满面,一个温柔拥抱。那个眼含微笑,温柔安慰战友姐妹的女警,就是过军。当时的她,刚从封闭执勤区出来,面对迎接自己情绪激动的战友,她用温柔的拥抱来一一回应……
初心是主动的担当
过军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便有着一股子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气质。成为一名戒毒人民警察后,她用23年的默默坚守诠释使命担当。
2020年1月26日,春节期间刚连续值完年三十、年初一两个班回家的过军,接到了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场所启动战时应急防疫状态,进行封闭执勤及隔离备勤的通知。在家未待满24小时的她,做出了和2003年抗击“非典”时一样的选择,毅然加入了第一批封闭执勤的队伍。进入封闭区后,她来不及休息片刻,就带领着队里的民警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各项工作,研判稳定戒毒人员思想,了解封闭执勤民警的需求……
第一批高强度的14天封闭执勤结束后,过军本可以回家陪陪家人,休息一段时间,但为了保障场所警力,她选择了留下。截至2021年2月,过军共参与封闭执勤15批次,封闭执勤145天。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封闭执勤期间,过军最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我来”。因为她的善解人意,无论是民警还是戒毒人员有心事,都会找她倾诉,她也像上了发条一样不知疲倦地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她的地方。
初心是无私的奉献
过军对待工作总是尽心尽力,虽然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却从未诉过苦说过难。在一次封闭执勤中,她突然眼前一黑,双腿猛地撞在桌子上晕了过去,小腿上大面积淤青,醒来后却安慰大家没事,休息了一会后就继续投入工作中。
她虽然是同事眼中的“好榜样”,却是女儿心中“不守信用的妈妈”。那一次在她主动延长封闭执勤时间后给女儿打电话,“妈妈,你不是说今天回来吗?”面对女儿的询问,她心里满是愧疚。“女儿,妈妈完成任务就回来!”女儿虽不情愿,但还是和她说:“妈妈,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女儿懂事的让她心疼,在电话挂断的那一刻,她泪如雨下。
作为女儿和母亲,年迈的父母、年少的女儿是她最放不下的人,但正因为她知道与家人团聚机会的宝贵,她总是选择将这宝贵的机会留给其他同事,将遗憾留给自己。她牢记作为一名戒毒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当疫情来临,就要逆行而上!
初心是坚守的希望
在管理教育戒治戒毒人员方面,过军也是佼佼者。虽然目前戒毒场所仍未解封,但她依然坚信,无论黑夜有多漫长,白昼终会来临,拥有希望就能拥有驱散黑暗的阳光,而希望是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点亮的。所以,针对封闭执勤期间,青年民警管理经验不足,戒毒人员因长期无法探访产生情绪波动等问题,她积极思考对策,严格细节管理,创新制作工作交接模板,反复总结工作经验,并不厌其烦向新民警传授经验,做好业务传帮带工作,带领所在的每一批封闭执勤民警守好每一个人、站好每一班岗,为场所安全稳定做出无私的奉献。
初心耀警徽,信仰铸警魂。过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似水的柔情诠释出对戒毒事业的挚爱,用坚定的行动践行着戒毒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周莹莹图片由皖司宣统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