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为确保乡镇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公共法律服务,近年来,铜陵市郊区铜山司法所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效解决了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该镇建立健全镇、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整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资源,采取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超市式服务模式,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快网络平台建设。结合镇政务服务网的建设,整合镇各职能部门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打造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大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普法宣传、网上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受理、查询服务信息等综合性法律服务。积极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新兴媒体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推进法律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化解矛盾纠纷等,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为切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方便低收入群体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得到及时的救助,该所在镇政务服务大厅内设置法律咨询窗口,开辟绿色办理通道,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相关法律服务,有效地维护低收入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把法律援助“搬”进村、社区,依托6个村级单位的司法行政工作室,在每个工作室内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每个工作点都有数名法律明白人,并将法律援助事项、内容、流程、制度等相关事项、制度上墙公示。结合“法律七进”活动,该所每年积极开展残疾人法律知识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法律援助资料,开展残疾人法律知识讲座,为全镇510名残疾人每人发放一张法律援助连心卡,有效增强残疾人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
据统计,近年来,该所共开展宣传27场次,解答法律咨询720人,免费代书83份。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有效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现全镇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使公共法律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为创新法律服务工作方式,本着“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原则,该所积极实行“援调对接”的工作机制,加大调解办案力度,通过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职能,解决与审判机关在案件调解工作上衔接,鼓励运用非诉讼途径解决矛盾纠纷。2020年,该所完成的15件法律援助案件中,有10件通过调解结案。
(通讯员 潘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