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张维为:讲好中国故事 需要中国话语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1-03-26 18:29:33

□黄娟

2021年2月4日,拜登就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讲话直接表明,“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拜登表示,将会继续加强与盟友的合作,以在经济、人权、知识产权以及全球治理方面反击中国。

那么,美国政府为何一反常态,对中国变得如此强硬?他们在惧怕什么?中国能否从容应对?中国的底气在哪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邓小平资深翻译张维为教授,在其新书《新百年新中国》中阐释了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谈国际形势时提到,中国现在处在近代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这是国内。国际就是,现在整个世界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期间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其他国家板块上去了,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由此整个世界格局开始改变。

张维为在新书中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景象正通过中国人“一带一路”的创举而日益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它正在改变过去四五百年所形成的海洋文明对大陆文明的主导,推动互联互通和要素流动,中国内陆和许多内陆国家从商贸开放的后方一跃成为前沿,开启海、陆文明再平衡的进程。然而与一个半世纪前中国遭受的“大变局”不同的是:当时西方列强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血与火,是大量痛苦悲惨的记忆,而今天中国给世界带去的是合作共赢,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性创举。

伴随着中国崛起的,是中国话语的崛起。这个话语既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张维为特别希望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自信。强调“我们要用自己的话语去讲述和表达,而不是用西方的话语和思路来叙述”。

中国是个大国。你是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你的话语要有底气。当这个文明融入大量的现代元素,既古老又现代,它一定是很厉害的。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所具有的了不起的力量。

张维为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有四个非比寻常的特征: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积淀。在他看来,这“四超”正是我们这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最精彩之处,是令整个世界都不得不仰望的。

要知道,在历史上,中国是长期领先西方的。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在至少四分之三的时间里领先于西方。后来中国从18世纪开始落后,错过了工业革命,承受了深刻的教训,但通过过去数十年的努力和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又赶了上来,并且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西方。这些都是有原因的。“我们现在的制度安排,融合了中国自己的历史基因、红色基因和西方的有益元素,这种制度安排是超越西方模式的”。

面对西方思想的长期浸润,张维为强调,中国学者或者我们整个学界,应该结束为西方话语“打工”的时代,所谓“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在解构西方话语的同时,建构中国自己的话语!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表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政治层面,文化自信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打下了最深厚、最扎实的基础。在生活层面,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在西方你看到一座山,它就是一座山;在中国你看到一座山,它里面全是文化,全是意境,全是我们先人留下的足迹和感悟。什么叫精彩?这就是精彩,这就是中国。”

张维为在新书中同时还指出,我们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平视西方,平视才能看得清楚,看得准确,看出名堂,看到可以借鉴的长处,看到需要避免的弯路。这种态度,是真正有自信的大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