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阳春三四月,万亩梨花开。花开白如雪、花落轻似梦,飘飘洒洒美不胜收。清明节前后,宿州市砀山县的梨园花海“醉”了游人,其中,梨树王景区所在的良梨村,游人更是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村干部们。“每年梨花开时全村最忙,村民们忙着人工授粉,我们就参与执勤,维持秩序,每天7点多就到岗啦!”虽然忙得不着家,省司法厅驻良梨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钱泽勇的话语间却满是自豪。
自豪的底气来自帮扶村的变化。2017年,省司法厅派驻扶贫工作队对口帮扶良梨村。当年5月2日,钱泽勇写下第一篇驻村日记:“今天是驻村工作的第一天,早上4点就起床了,一路上在想,那330个贫困户是什么情况呢?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过日子不能总想着自己吃饱饭,也得考虑那些贫苦大众。”从2017年5月2日到12月22日仅半年驻村时间,钱泽勇就写下187篇驻村日记。这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经过驻村1000余天的努力,已转化为喜人的成绩。
4年间,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省司法厅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带领全体干部群众高质量完成贫困村“村出列”任务,全村353户747名贫困人员全部稳定脱贫,没有一例返贫。水果产业成为村集体收入的支柱产业,经工作队牵头协调,良梨村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和省农科院合作,创建优质酥梨示范园和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培训果树田间管理先进技术,多家水果合作社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加强销售网络建设,与知名连锁超市、国家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有效对接。引进电商平台入驻村部“电商驿站”,带动村民推出梨膏棒棒糖、梨膏果冻、梨汁姜糖等网红新产品,小小酥梨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果”。
4年间,寂寂无名的皖北村子华丽蜕变成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工作队修建水泥路17条,实现全村生活路和生产主干道硬化、贯通。修复4000多米生产路,开挖排水渠2000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新建村卫生室,提升村小学教育环境和设施。疏浚文家河、改造农村电网和有线电视线路,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建设4座法治广场(法治公园),开办“普法驿站”,培育“法律明白人”,经常性开展普法宣传,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乡村法治为准绳、以德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模式,提升了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良梨村先后荣获“中国特色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五项国家级荣誉。村集体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6000元,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如今,面对焕然一新的村庄,钱泽勇的心情有些复杂。这4年,钱泽勇有时太忙,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趟,两边的老人照顾不上,都是爱人独自承担了家庭负担,良梨村俨然成为钱泽勇的“第二故乡”。“驻村不是一个人的付出,而是一个家庭的付出。虽然对家人有愧疚,但来到这里,我真的不后悔!”
近日,砀山县公布了全县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2020年度考核及任期考核结果,省司法厅驻良梨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钱泽勇、副队长王军以及扶贫专干武筠,均获优秀等次。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显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