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为彰显司法为民宗旨,积极回应群众新期盼,方便群众办理公证、法律援助事务,界首市司法局结合工作实际,推出第一批便民利民措施十一条,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
公证事项便民利民举措:
一、为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为7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免费办理赡养和扶养协议、遗嘱公证事项。
二、对于有重大疾病行走不便的病人、残疾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办理公证事项需要上门服务的,免收交通费、车旅费等相关费用。
三、开通远程及线上办理公证模式,为阜阳籍外出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公证服务。
四、对于英模、烈属、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城乡社会救助群体等经济困难、弱势群众办理的公证事项,予以减免收费;
五、对于减灾救灾、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扶弱济困、服务三农等公益事务办理公证的,予以减免收费;
六、对于申请办理社会公益性捐赠、遗体捐赠等公益性公证事项,予以免收费用;
七、对于社会救助机构扶养的孤儿、流浪人员、智障人员需要办理公证事项的,予以免收费用;
八、对符合条件的予以适用证明材料承诺制,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限。 即:公证处能够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方式获取到的有关事实证明材料,以及当事人委托公证处能够调查核实到的证明材料,当事人只需签署《承诺书》确保相关内容的真实性,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明。但申请人有较严重的不良信用记录或者存在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应当如实告知承办公证员,且在信用修复前不适用承诺制。
法律援助便民利民举措:
一、提高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核标准,将人均收入提高到该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
二、扩大法律援助事项申请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流转、侵权责任纠纷等事项纳入援助范围。
三、为低保、五保、残疾、军人军属、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维权开辟绿色通道,免予经济审查,做到当天受理,当天指派法律援助律师。
(王宁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