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阜阳蓝天”这支民间救援队中,有学者,有医生,有运动员,有退伍军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代号,不用真名、不图名利。
有救援任务时积极参与,任务结束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救援队队长叫曹春雨,人们亲切称他为“蓝天老仔”“水上救星”。
因表现突出,他曾获得“安徽好人”“中国好人”,“安徽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2017年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等多项荣誉。
一次经历,让他走上救援之路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这场地震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在千里之外的阜阳,命运也悄然拉出一根红线,将“蓝天老仔”牵向遥远的青藏高原。
曹春雨原本是个平凡的生意人,修过摩托车、卖过龙虾,经过辛苦打拼,成为知名企业家。玉树地震发生时,他正在为新厂房建设而忙碌。隔天从儿子口中得知地震的消息,不知为什么,劳累了一夜的曹春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熬到早上6点多,他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焦急,爬起来上网看新闻,看到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发布的通告:“需要挖掘机等大型设备。”
想到自己可以找到这些设备,曹春雨当即拨打了网页上玉树州官方电话,告诉对方会争取48小时赶到现场。
随后,曹春雨借来3台挖掘机、一辆平板拖车,一行7人昼夜不停赶路。路上还遭遇了车辆抛锚等挫折,2天3夜,终于赶到了玉树。
散落一地的碎石瓦砾、空寂而凌乱的街道,满目疮痍的场景,让曹春雨一行心生震撼。来不及休息,他们风尘仆仆找到指挥部,领取救援任务。
玉树归来,曹春雨就组建了阜阳蓝天救援队。这支队伍是安徽省首支民间紧急救援队,下设水面救援组、抗震抢险组、医疗急救组、户外救援(搜救)组、无线电通讯组、装备(后勤)组等多个小组。
危难之中,他永远在救援一线自阜阳蓝天救援队建立以来,曹春雨带领队员,先后参加过四川雅安地震,海南威马逊台风、云南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湖南及江西水灾等各类救援及活动数千次。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召唤,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2020年1月21日,安徽省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曹春雨立即组织救援队党支部、队委会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抗疫工作组;随后组织人员,累计采购85台车载喇叭,开展防疫宣传,并成立了一支120人参加的消杀分队,与全市其他组织联合开展消杀和社区防控工作,配合在防疫卡点进行消杀和执勤;得知医务人员通勤告急,曹春雨又成立医务人员及防疫物资通勤和运输分队,保障医务人员通勤和发往各医院的防疫物资运输……
就在疫情防控形势稍微稳定之时,曹春雨和队员又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
2020年7月10日,阜阳蓝天救援队接到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请求支援任务,凌晨1点,队员们就从阜阳出发,赶往当地,连续工作22个小时,转移被困民众367人。随后,队员们先后来到六安、合肥等镇村,投入到群众转移和庐江水灾现场救援工作中。
2020年7月26日,颍上戴家湖涵闸发生险情后,曹春雨带领100多名队员赶赴现场,打坝子,装运沙袋,并利用声呐设备查看水底情况,为科学制定抢险方案提供了详实数据。同时,队员们还协助合肥消防支队寻找抗洪抢险中被洪水冲走的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同志,最终在7月27日下午1时许,找到陈陆遗体。
汛期近30天时间里,曹春雨每天都神经紧绷,统筹安排队员备勤出勤。在他的带领下,蓝天救援队共转移群众约896人。转运灾民财产物资约267船,给受困的灾民运送食物约650件、药品100余盒。
技术创新,打造民间水上救援王牌
蓝天救援队成立之初就致力于研究探索,救援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经过多年积累,目前,在中国救援领域,阜阳蓝天救援队的专业水平处于领先位置。
尤其是曹春雨发明的“老仔钩”、“竖井救援提升器”等,在救援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充实救援力量,更好地节约公共资源,加大减灾防灾知识普及宣传力度,培养全民应急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曹春雨说。
参与公益救援,他会一直在路上。
一路走来,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召唤,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老仔”在公益路上踏歌前行,他将力量潜移默化地深植于大家心中。
(杨静文 王静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