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5月21日下午,省委依法治省办发布2021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据介绍,这是我省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举措。
省委依法治省办自2019年成立以来,每年组织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2019年度实施了9项,2020年实施了10项,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治的获得感。今年确定的“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立足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涉及公共安全、司法服务、法律援助、食品安全、卫生健康、未成年人保护等10项内容,回应百姓关切,贴近群众生活。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或直接涉及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直接关系公民人身、重大财产安全的事项外,原则上都要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从制度层面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打造高效便捷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开发上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待遇办理、失业保险待遇办理服务,免于群众线下跑动办理社保相关服务。上线“安康码”敬老版,开发“安徽政务服务网”亲友代办功能,切实解决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优化“皖事通”人脸识别认证,减少群众重复使用人脸识别次数,方便群众掌上办事。开发“皖事通”APP“说说办”功能,提供语音帮办服务,方便广大用户特别是老年群体、特殊群体使用。
实施法律联动服务惠民生活动。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力量,深入开展惠民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门槛,畅通法律援助服务渠道,针对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团队,降低困难标准,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开展律师进社区活动,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的多元化、多层次法律服务需求。
开展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滞拨闲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结合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和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全面改进和提升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管理,确保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及时高效直达农民手中。
开展虚假诉讼深层次违法专项监督活动。聚焦伪造证据、虚假陈述、隐瞒真相等诉讼失信行为,打击涉黑恶势力“套路贷”“校园贷”及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领域的虚假诉讼犯罪行为,及时监督纠正错误的民事裁判和调解,办理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
推动诉讼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社会矛盾。全面推进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探索建立商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涉侨纠纷、金融纠纷等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建立诉源治理司法建议书(函)跟踪督办机制,采取多种治理手段加强诉讼源头治理,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
依法公正高效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深入贯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立少年法庭,依法公正高效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坚决依法严惩各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别是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的重大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建成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馆。采取图文展示、光电影像、专题视频、互动体验等方式,开辟法治宣传教育实体阵地,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普及宪法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着力打造集专业性、教育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具有安徽特色的省级普法宣传教育阵地,提升公民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
深入开展“昆仑2021”专项行动守护百姓安全。以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为重点,集中打击校园、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突出犯罪,集中打击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疫苗等领域突出犯罪,集中打击破坏森林草原、矿产资源等突出犯罪,突出对长江流域非法排污、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废物、非法采矿(沙)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内破坏自然资源违法行动的查处,切实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服务发展。
制定《安徽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活动,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就业创业,制定《安徽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推动就业创业提供法律支撑。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彭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