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积极探索执行新举措 促进司法为民新成效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1-05-26 10:06:15

法治安徽网讯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桐城市人民法院始终把司法为民、保障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并落实便民措施,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努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执行款缴纳“码上办”

执行通知书是法院在受理申请执行人的执行申请并立案后,向被执行人发出的要求限期履行给付义务的法律文书。但4月份以来,该院发出的执行通知书与以往却有所不同。通知的上方多了一个印有“缴款”字样的二维码,被执行人收到通知后可以通过扫描该二维码,核对案件信息后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络缴付方式向执行款专户扫码支付。这一举措使得有积极给付意愿的被执行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缴款,了结案件,尤其是减轻了外地当事人来回奔波的负担。扫码支付后,执行款便自动转入该院“一案一账户”,并关联到对应案件,执行法官即时便能掌握被执行人缴纳情况,此举也节省了向案件申请人兑现执行款的时间。

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经过二次或以上的网络查询,在未查询到当事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案件将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报结。而恢复执行往往需要申请人收集材料,或发现可供执行财产的线索,过程繁琐。为严厉打击拒执行为,捍卫法律威严,桐城法院要求承办法官在案件结案后,定期查询、查看最高院对终本案件每6个月发起的复查信息,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即马上自行填写相关审批材料依职权恢复执行,无需当事人再到庭办理恢复执行手续。这一举措实行后,先后执行了一批“陈年案”,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实在在为当事人办实事。

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防控金融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该院一直把涉金融案件执行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执行力度。4月份以来,该院针对梳理摸排的24名公职人员涉金融案件展开专项执行。采取多种方式应对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行为,有效震慑了企图规避执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行动中,共拘传11人,执行到位金额30.25万元,执结案件3件,达成和解协议5件,和解金额35.92万元,冻结社保工资账户3人。

2016年9月22日,朱某卫夫妇向桐城某银行借款两笔计10万元,朱某斌夫妇提供担保。经桐城法院判决,朱某卫夫妇应偿还11.73万元,朱某斌夫妇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朱某斌为规避执行,跟法官玩起了“躲猫猫”,通过查询,未发现其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因朱某斌系公职人员,执行法官到其单位了解情况,但朱某斌已办理退休手续,执行法官携带执行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等材料前往桐城市人社局,在对其保留基本生活费后,将朱某斌社保账户所关联的银行卡冻结。

“民生问题无小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涉民生案件同样是该院执行工作的关注重点。这类案件虽然一般标的额都较小,但却密切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年3月底开始,该院将每周四定缺为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日,以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机动车交通事故等发生在普通老百姓身边的案件为重点,对那些长期不配合执行、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利用各种方式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

2019年9月经该院调解的胡某某抚养费纠纷一案就是其中一件。案件调解时,双方达成协议,由被执行人胡某某每月支付抚养费1000元至胡某成年。但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被执行人胡某某以无法行使探望权为借口,拒不支付抚养费,胡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行动中,承办法官来到胡某某家中,告知其拒不履行的后果,并与申请人进行沟通,让胡某某在固定的时间内能够对孩子行使探望权。经过深入地释法明理,胡某某最终将抚养费转到法院账户。4月份以来,该院开展的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共涉及案件12件,拘传被执行人4人,执行到位金额19.2万元,执行完毕案件5件,达成和解协议4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通讯员 严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