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要感谢王书记帮忙,我们的茶叶才卖上了好价钱”。桐城市黄甲镇杨头村村民项道元一脸兴奋地掩饰不住笑着说道。项道元说的王书记,是2004年至2006年桐城市交通运输局下派到杨头村的第一书记,现任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王俊生。
王俊生虽离开杨头村十几年了,但村民们还一直亲切的喊他“王书记”。 这十几年,王俊生也始终牵挂着杨头村的村民们,每年操心着村民的茶叶销路。
杨头村是桐城市的一个偏远山村,从城区到黄甲镇,还要再绕8公里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位于大别山余脉深处的杨头村。因自然生态环境好,海拔高,连绵起伏的茶山长年氤氲在云雾之中,山坡上的兰草花香浸润着茶树,这里出产的茶叶,茶翠汤青、甘甜绵柔、香气浓郁,是纯正的有机茶。可杨头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家家户户种茶叶,却没有销路。
项道元回忆起十几年前的艰难深深叹气道: “以前,因为路不通,我们又想把茶叶在清明前卖个好价钱,都是大清早就出门,要走上半天的路才能把茶叶卖到桐城去。有的村民没有销路,挑着担子在桐城大街小巷叫卖半天,也卖不出几斤。有的村民为了能卖出几斤,不懂行的人乱砍价也都只好卖了,好卖些现钱补贴家用”。 这大山里的老百姓,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茶叶,有部分村民全靠每年的卖茶收入为生,大家都希望茶叶能在当季卖出去,也盼望着能卖上个好价钱。王俊生在走访时了解到村民们这些困难时非常着急,他告诉自己,不能让这么好品质的纯正桐城小花茶,因交通不便、山高路远,没有稳定的销路而滞销。他立即联系亲戚、朋友摊派式地每人销几斤,销价也明显高于市场同期价格。在杨头村的第一年,仅他个人就帮老百姓销售茶叶40多斤,创收一万六千多元。为了来年能有更好的销量,他还做起了推销员,在亲戚、朋友间帮杨头村茶叶做起了宣传,提前“预定”第二年的茶叶。为了稳定销量,在茶叶刚采摘时,他就主动上门联系村里那些有孩子上学和家人生病急需用钱的贫困茶农,统计好数量,提前摊销。刚开始,亲戚、朋友不理解他这样“强买强卖”,但他这么多年始终如-的坚持,慢慢打动了他们,有的朋友甚至会主动问他:“今年准备给我摊派几斤呀?”
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经济疲软,又加上茶叶丰收,好多村民茶叶销不出去,但销路有困难的茶农都知道找“王书记”准没错,因为村民们都早已习惯了每年茶叶上市时找“王书记”。今年“王书记”又帮杨头村中心组村民项道元推销18斤,共计7200元;帮杨头村有机茶叶合作社推销50斤,共计10000元。
“这些年,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是党员最应该做的事,这才不负我们身上这枚鲜艳的党徽。"每当有人称赞他这些年一如既往帮杨头村茶农销售茶叶之事,王俊生总是微笑着这么说。
如今,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王俊生和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筹划着为老百姓和运输业户做更多的实事。
(章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