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繁忙的工地静下声来,来往车辆自觉控制分贝,重点场所保障力量明显加强……6月7日,全省各地43.1万考生奔赴考场。记者了解到,今年,全省设93个考区,304个考点,14625个考场,加上疫情防控需要的备用、隔离考场,共安排考场1.6万个;7.5万余监考教师和考试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组考工作;1200余名省市县卫健疾控部门派驻疾控人员在考试一线专责防控。值得注意的是,我省今年唯一的一名盲人高考考生被安排在宿州宿城第一初中考点。据介绍,该考生的试卷为盲人专用考卷,试卷的运送方法、保存方式、批改流程均与普通卷不同。为做好考务和服务,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排了专门人员。
“马大哈”忘记带身份证
“特警叔叔,我忘带身份证了,进不了考场,你们能不能帮帮我?”6月7日上午8时20分,在滁州市二中学校考点外,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特(巡)警民警正在执勤,这时一名考生急匆匆地向其跑来,边擦汗边求助,满脸紧张。看时间还来得及,民警立即驾驶警车带上孩子往回赶。8时24分,孩子回家取到身份证,仅7分钟后,民警就顺利将考生送至考场外,并鼓励他要好好发挥,安心考试。
同样“马大哈”的考生在省城合肥也有。高考第一天,时间指针刚过8点50分,在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天鹅湖校区考点,一考生匆匆赶至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公巡一大队辅警陆晨身边,称跑错考场。得知其应在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蜀外校区后,陆晨快速护送,仅6分钟就将考生安全送至。
在肥东圣泉中学考点,还有考生将医保卡当成身份证带至考场。在向考点执勤民警求助后,现场取得户籍证明,顺利进入考场。
每年高考期间,民警们都能遇到这样的“马大哈”考生。记者从合肥市公安局获悉,中、高考学生前往合肥公安户政窗口申请办理居民身份证时,户政部门将为考生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实行当天受理、当天审核签发、当天上传,并对接省公安厅相关部门为临考考生加快制证。中、高考前3天和中、高考期间,合肥户籍考生因居民身份证丢失、损坏,需开具居民身份信息证明的,可就近选择省城任一公安派出所或户政窗口进行申请。受理单位在核实考生身份后,将出具带照片的居民身份信息证明,同时标注“仅供本人参加(中)高考使用,不作其他用途”,并加盖本单位公章。
“禁噪令”营造舒适环境
6月7日10时,在合肥第四十二中学考点门口长江中路上,一台湿扫车正在清扫中间车道,后面还有一辆雾炮车正在喷雾。据了解,合肥市庐阳区城管局采取“静音保洁、错峰作业”的模式,安排雾炮车、洒水车、机扫车在各考点周边循环作业,降尘、降温,为考生和家长们营造凉爽舒适的环境。
考试期间,拥有一个舒适安静的备考、考试环境尤为重要。在合肥,教育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局、城乡建设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和旅游局七个部门联合发出通告,要求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工业噪声污染等,要求在考场和居民区周边500米范围内必须停止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生产、商业娱乐等活动。小区物业和企业单位保卫部门,要及时发现和配合执法部门排除可能影响考生学习、休息的噪声源,防止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对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滁州市也开启全城“禁噪”模式,护航高考。市环境监察支队及各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将对重点场所、施工单位开展巡查监管,切实加强中高考期间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对违反“禁噪”规定者依法从严查处。
“大家尽量把手机关机,不要高声谈论,考场就在这里,不要影响孩子们考试。”记者看到,在考场外,交警、城管等也时刻维护考生家长秩序,引导大家合理送考、候考,避免产生过大声音,干扰考生发挥。
“就近考”家长齐声叫好
在宾馆休息不好,考场太远打不到车,周边没有吃饭的地方……考生的住宿、交通和饮食一直是家长们的头等大事。据了解,省城合肥今年首设分考区,实现高考考点就近安排,3.5万名考生通过自主选择+摇号,实现了就近考试。
来自合肥八中的考生刘铭烨就是受益考生之一 ,其母亲成女士告诉记者,通过分区政策,儿子被就近安排在本校考试,离家近,来回方便,而且在相对熟悉的环境里,心态也更沉稳。对于张先生而言,感触更深,两年前,大儿子参加高考,所在考场离家很远,一家人折腾得够呛。今年,小女儿参加考试,赶上了分区政策,被分在了合肥八中考点,离家近多了,提供了不少便利。
为了便利考生,滨湖新区城管办还联合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在考点和周边酒店附近投放100余辆“高考爱心助力单车”。考试期间,运维工作人员现场值守,考生可凭准考证免费使用。据了解,100余辆共享单车全部为电单车,骑行效率将大大提升。更贴心的是,在单车的车篮内都配有文具、口罩等用品,可以为考生提供应急服务。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徐奥萍 李斐 周莹莹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