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31载执着“等着你” 警方奋力助团圆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1-06-11 09:37:31

法治安徽网讯 6月9日一大早,泾县泾川镇居民周某及其亲属赶到泾县公安局,当天他们要接走失31年的儿子“蹦蹦”(小名)回家。8时30分,一辆警车缓缓驶进公安局大院,车上男子刚一下车,夫妻俩便一拥上前,紧紧将他抱住,激动的泪水奔涌而出。31载漫长岁月,冲淡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他们的“蹦蹦”回来了。

1987年3月,老家在无为的周某夫妇来到泾县,经营水产生意,一家三口在当地老汽车站旁租了一间小屋,生活说不上富裕但也过得有滋有味,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这个幸福的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1990年12月27日,夫妻俩向往常一样出门给客户送货时,将3岁的“蹦蹦”一人留在家中玩耍。可就当夫妻二人回家后却发现儿子不见了。

接警后,泾县公安局穷尽一切可用手段开展侦查工作,可是在连电话都没有普及的上世纪90年代,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失踪人员谈何容易。

“我的老家在无为,1987年,我们一家来到泾县做生意。‘蹦蹦’走丢后,为了找儿子,我把户口从无为迁到泾县,咬牙在这里定居。当时心里想着不能走,生怕‘蹦蹦’突然有一天回来了找不到家。”当周某与办案民警谈及自儿子“蹦蹦”走失的往事时,这个脸上早已被生活刻满棱角的男人几度哽咽,神情中满是自责。在儿子走丢两年后,夫妻俩又生了个儿子。直到小儿子毕业到上海工作,他俩才从泾县搬至上海。

多年以来,泾县公安局锲而不舍,始终没有放弃对“蹦蹦”的寻找,曾多次组织警力奔赴上海、南京、浙江、芜湖、黄山、合肥等地核查线索,虽然屡次努力未果,但民警始终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苦苦追寻。

2020年10月,为保证血样的精确度,民警再次赴上海,采集周某夫妇的生物样本,并入库进行比对碰撞。2021年“团圆”行动开展以来,泾县公安又将寻找“蹦蹦”作为重点攻坚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上旬,一次偶然的DNA采集,使得浙江义乌的居民方某与周某夫妇的DNA成功比中,且相似度极高。民警随即再次开启了寻找“蹦蹦”之旅。

5月27日,在义乌市公安局廿三里派出所,已经34岁的方某听闻从泾县赶来的民警调查其身世时,这个童年几乎都是在饥饿中度过的男子,黯然无光的眼睛里被点燃了希望,“我知道,我是被养父从安徽抱来的,起初他想把我卖掉,但是因为养父家没有儿子,便被留了下来。但养父常年酗酒,也不管我。11岁时,因为被养父打得太狠,曾一人偷跑坐上了去安徽宁国的大巴,到了宁国后大巴司机看我可怜,就又把我带回了义乌。养父直到去世前,都没有告诉我的亲生爸妈的信息。”

民警小心地将从义乌采集而来的方某生物样本送到宣城市公安局刑科所进行比对。6月7日,民警收到反馈消息,经过二次比对,确认周某与方某具有血缘关系。

在泾县公安局举行的“团圆行动”认亲仪式上,周某夫妇将两面精心准备的锦旗送给了市、县两级公安民警,并从包裹中掏出一大袋糖果,挨个发放给在场的每位民警,嘴里不停念叨:“这是我家‘团圆’的喜糖。”

(通讯员 佘光冰 潘涯磊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