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云
“学党史,不光是学到点知识、明白些道理,更重要的是要在觉悟上有提高、实践中见行动。”作为一名老党员,父亲专门打来电话,向我问起党史学习的收获,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近,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父亲关注的话题。
说起党史,父亲每次必提信仰。他说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悲壮堵枪眼、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这些英雄未必懂得太多的共产主义道理,但他们一定有着坚定的信仰,知道是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所以才能做到视死如归。而现在有少数人虽然讲党史头头是道,说理论侃侃而谈,可行动上却背道而驰,表里不一,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信仰、缺少精神之钙。所以学党史,就是要把党的宗旨、党的传统、党的智慧根植于心,成为信仰,见于行动。
我的一次不经意吐槽,可能就会被辅之以一堂专题党课。前不久,同父亲聊起了工作,说现在压力太大,在一定程度上讲大家就是在奉献。父亲立马打断了我的话,反问我什么叫奉献?他说,只有付出远大于收获,才能称之为奉献。没有压力哪有动力,国家给你们的待遇不低,干好工作本来就是分内的事,怎能叫苦叫累。他还回忆起当年兴修水利期间的一件事:一名老党员挑着行李走了几十里路大汗淋漓地来到劳动场地时,正好赶上饭点,大家便叫他一起吃饭,他坚决推辞,理由是:不劳者,不得食。刚来还没干活,怎好意思吃大家的饭。父亲一番话,让我有种如释重负之感!是啊,我们应该多想想自己工作努力了没有,心态摆正了没有,业绩贡献了没有,通过实干,在甘于平凡中追求卓越,在默默无闻中创造累累硕果。
父亲总爱教育我,我也要考考他。前段时间回家,故意问他什么是长征精神?没想到真把他难住了。“长征精神我不清楚,但‘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这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自己在部队是个工程兵,一直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退伍回乡是个农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这么多年做到累而不怨,靠的就是将这句话作为信念!其实,父亲这个累而不怨的信念,已经阐述了长征精神的部分内涵。这个信念,也必将促使我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大事大力抓,小事不嫌小,难事不畏难。长征靠的就是必胜的信念和跟党走的决心!我想,人生何尝不是一次长征,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只有直面风险挑战,勇于战胜重重困难,才会不断取得新胜利。
前两天,父亲又打来电话,说在电视上看到长征途中“半条棉被”的故事很感动,一定要分享给我,让我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床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作为党员,必须要对群众有感情,这样才会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没有感情那就是虚情假意。”虽然这个故事我已多次聆听,但从父亲口中讲述,意义非同一般。入警这么多年,我从事的一直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但对照3名女红军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百姓的事迹,深知自己在情感和行动上还有很大差距。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今后的工作中,只有进一步恪守“一切为了群众”的不变初衷,带着感情开展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以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个人经历和他人教训等教育警示我,父亲的党课也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课,但他会坚持讲下去。在单位上班,他会叮嘱我听领导的话;在外出差,他会提醒我遵章守纪;在家休假,他会叫我多陪家人少应酬。父亲爱喝酒,却一直叫我少喝酒;父亲话很多,却一直叫我少说话多办事;父亲不拘小节,却一直叫我谨小慎微。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老了,无所求,就是希望你们好!”
父亲的党课,是金玉良言更是用心良苦,是殷切期望更是深情爱护,他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我做个坦坦荡荡的人,做个踏踏实实的人,做个干干净净的人。他对学党史的理解就是,尽好每份责,干好每件事,就是对党最深情的告白,也是学党史最直接的成效。
父亲的党课,虽然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豪言壮语,却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