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霞
1998年我大学毕业,被分到一个偏远的乡村中学,一天只有一次班车经过,错过一班,就只能步行很远才能坐到车。
上班一个月,工资是现金390元。我权衡再三,还是拿出300元买了一辆轻便自行车。永久牌,紫红的车身,一字型轮头,弯梁,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辆车。
此后上班就自由多了,不再困于一天一趟的班车了。上班下班,踩着自行车,“叮铃铃”穿过乡间小路,一路脚步轻快,心情愉悦。
新鲜感、幸福感没持续多久。有次,穿个美美的裙子骑车,遇到下坡,凉风呼呼地拂过耳畔,脚下无需用力蹬踩,正在得意之时,刺啦一下,新裙子搅进了车轮里。唉!遇到上坡更是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腿肚子抽筋。有同事开玩笑说,每次骑车上班,都一身臭汗,屁股发麻,腿发酸。要是换个摩托车,那多飒。那时流行踏板的木兰,5000多块。我一年不吃不喝,攒下的工资也不够啊,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
1999年,男朋友花了五千多,买了一辆嘉陵摩托。我清楚地记得他存款不够,还借了1500元。这1500好几年之后才还清的。这样原来上班途中时间就缩短为半小时了,来去自由,少了候车之苦,少了很多劳役之苦。摩托车载着我们到单位,到娘家,到婆家。春夏秋冬,车轮转不停,二人世界也转成了三口之家。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到2006年,工资相比毕业时翻了一番多,每月工资过千了。商住楼如雨后春笋般竖起来,住在单位的同事们陆陆续续住进了城里的商品房。2007年,我们欢天喜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120平米的三房两厅,坐南朝北,南北通透,大理石楼道,超大阳台。由于单位距离城区40公里,平时,我们依然住在学校宿舍,只在寒暑假骑着摩托车返家,日子舒适而悠闲。
来来往往,一年又一年。孩子渐渐大了,摩托渐渐老了,不堪重负。冬天早晨,打不着火,踩上半天,等到头上冒汗,车子才启动了。骑上不久,寒风一吹,身上都快冻僵了。有一次,车子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方熄火了。往前是上坡。退后也是上坡,推都推不了,找人也找不到,没办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把火花塞拿下来,用衣服擦了几遍后,一试,车子“突突突”地居然启动了。遇到过年过节,大包、小包的,下雨下雪,天冷路滑,二轮摩托风光不再,再也悠闲不起来了。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进。楼房越来越高了,道路越来越宽了,工资也越来越多了。2014年,一辆气派锃亮的黑色大众帕萨特到家了。到哪里路程不是问题。雨雪天气出门,也胜似闲庭信步,风雨不动安如山。渐渐的,路上的小轿车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档。小区里车库紧张了,停车位也紧张了,停车又成考验车技的难题。
2018年,我们到了城区。先生援藏支教,我骑着小电驴早出晚归,自在惬意。到了寒冬腊月,风雪冰冷刺骨,手脚冻得麻木,自在变成不自在,惬意变成胆怯了。在众位好友的鼓励下,我硬着头皮报名驾考。本以为自己是中年大妈,属高龄学员,让我惊讶的是同组的一位大妈,居然58岁了。她说,她不算年龄大的,还有一位大爷,退休了,为了和老伴一起自驾游,还考了驾照。现在社会进步了,60多岁来学驾照的,大有人在。原来总以自己年龄大为借口,减轻不想学习的愧疚。和这些大爷、大妈一比,我真是无颜以对。暑假,烈日下,暴雨中,皮肤深了几个色号,终于拿到了那个小本本。
第一次开车,我软磨硬泡,先生勉强地坐上了副驾驶,系上安全带,紧紧抓着扶手,背挺得笔直。我系上安全带,双手紧握方向盘,目不斜视。点火,启动,加油,起步,转弯......下车,我注意到他衣服后背都湿了。我知道,一半是因为天热,一半是因为司机是新手中年大妈。
在我拿到驾照之后,我的儿子开始考驾照了。我自告奋勇地开车送他。那天,瓢泼大雨哗哗地下着,雨刷急促地刷个不停,作为新手女司机的我成就感爆棚。参加考试的队伍好几排,有老有少,都排到大马路上去了。考试结束,居然雨过天晴,艳阳高照。商铺里传来悠扬的歌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
我跟儿子说:“回去上网看看车,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