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7月11日下午,省司法厅召开2021年度“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座谈会,为归来的志愿律师接风洗尘,同时也为新一批志愿律师出征送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共有14名志愿律师即将奔赴服务地。
在这14名志愿律师中,有几张“老面孔”。安徽滨阳律师事务所宋海燕律师已经是连续第5年参加,安徽孟德春律师事务所田金好律师是第4次参加,安徽裕德律师事务所董阔律师是第3次参加。“当你对弱势群众有最真实的了解时,才能真正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这一指示的用心;当你把弱势群体当作自己亲人一样放在心上,才能实现‘1+1’行动追求的效果。”宋海燕律师在会上的一番话,引发现场志愿律师的强烈共鸣。
去年赴西藏山南市措美县援助的吴晓源律师,刚入高原时,呼吸困难,连续多日头晕目眩,身体极度不适。有那么一瞬间,他想“打退堂鼓”,可转念一想,措美县是无律师县,如果自己回去了,这里的法律服务工作又交给谁呢?于是,他不断给自己打气,“缺氧不能缺精神,海拔高境界要更高”,主动调整状态克服难关,挑起肩上重担。援助期间,吴晓源积极为服务地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设法律讲座,为政府机关起草、审查、修改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及重大的项目合同。其中,最大的合同标的额为24 亿元。
服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的程启松律师,在援助期间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680万元。在办理一个工伤死亡赔偿案件中,他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为受援人争取到110万元的赔偿款。
“我省志愿律师既有‘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劲,又有‘关键时候能拉得出来、顶得上去’的闯劲,还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干劲。”省律师协会会长宋世俊表示,自2009年“1+1”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我省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组织律师参加“1+1”行动,先后派出13批次66名、96人次志愿律师赴中西部地区服务,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623件,提供法律咨询4.5万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42亿元,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也得到司法部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肯定和赞扬。其中,宿州市是全国唯一一家地级市连续13年不间断参与“1+1”行动的典型代表。
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姜明勉励即将奔赴服务地的14名志愿律师,要迅速进入角色,始终保持不畏艰难、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当地党委政府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要勤勉履职尽责,紧紧围绕当地法律援助需求实际,满腔热忱地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要当好党委政府的法律顾问,协助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要做好传帮带工作,注意培养当地法律援助人才队伍,带动当地法律援助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姜明要求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多想办法、多出主意,为志愿律师提供必要的业务支援和工作保障。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彭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