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自今年4月以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针对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案件2.55万件,涉案货值6736万元,罚没款1.89亿元。7月13日,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了今年民生领域查办案件“铁拳”行动第一批11个典型案例,以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实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效果。
疯狂制售假茅台案值2500万元
3月2日,池州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对王某等人涉嫌销售侵犯“贵州茅台”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白酒进行立案调查。经查,举报人提供的53度贵州茅台酒为假冒“贵州茅台”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销售者已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根据快递公司等提供的相关数据,涉案人王某共代收此类货款547494元。
因案情重大,涉嫌犯罪,池州市市场监管局商请池州市公安局提前介入该案。3月22日,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会同公安干警溯源至湖北武汉某快递公司进行调查,在当地有关部门配合下,经过秘密蹲守,于3月25日一举查获1418瓶涉嫌假冒53度飞天贵州茅台酒,涉案货值213.5万元,现场负责人何某无法说明合法来源。
当事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相关规定,构成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因涉案货值较大,池州市市场监管局于3月25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该案已取得重大进展,公安机关共查实假冒“贵州茅台”注册商标专用权白酒涉案货值超过2500万元,抓获12名涉嫌制假售假人员。
燃脂减肥巧克力非法添加西布曲明
在铜陵,有消费者在购买减肥“巧克力”食用后,出现明显不适,遂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3月29日,铜陵市市场监管局对张某涉嫌销售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的巧克力案予以立案调查。经查,该批SOS燃脂减肥“巧克力”是朱某和同事吴某一起在某平台购买,使用吴某的账号下单,并用电子支付的方式,一袋25粒,共计108.6元。通过吴某提供的购买信息,该批巧克力的实际经营者为张某在某平台注册的店铺。
因副作用明显,西布曲明在我国早已禁止使用,但近年来,添加了该物质的减肥产品却屡禁不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张某的行为涉嫌违反《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
4月20日,该局将此案依法移送铜陵市公安局。4月21日,铜陵市公安局与该局成立联合专案组进行立案调查。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
二甲醚又称甲醚,其价格低于液化石油气,一些不法分子便动起了歪脑筋,为牟取暴利掺杂使假,在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但此种行为很可能引起气瓶瓶阀密封件腐蚀、漏气,带来安全隐患。1月28日,阜南县市场监管局对陶某涉嫌销售掺杂、掺假液化石油气进行立案调查。
经查,当事人无营业执照和燃气经营许可证,自2020年5月起,从河南省淮滨县某液化气站购回液化石油气进行销售,2020年5月至次年1月28日,其经营的液化石油气均含有二甲醚。2月5日,阜南县市场监管局委托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对当事人及其客户张某购买经营的液化石油气进行现场抽样检验,检验结论均为不合格。
当事人销售掺杂、掺假产品的行为,构成对消费者的欺骗,扰乱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甚至会危及消费者人身安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陶某销售掺杂、掺假产品,且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其行为已涉嫌犯罪。目前,该案已移送阜南县公安局办理,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王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