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舒城县长冲村。
静谧的小村庄里,八点的太阳白晃晃的有些刺眼。刚收拾完院子的张志明,坐在墙根下,趁着暑气还未升起,熟练地翻手编着竹筐。
七月的长冲村一片葱茏,绿树成荫。沿着修缮一新的村级公路张范路,一处处错落有致的新房,就像镶嵌其间的珍珠,分布在四通八达的村组道路边。昔日偏僻的村,实现华丽蜕变,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张志明家的变化,舒城县公安局张母桥派出所驻长冲村民警彭传原看在眼里,一大早骑着电动自行车巡逻的他,还未至张志明家门口,就见她站起身来招手呼唤。
车还未停稳,张志明就迎上去说:“小彭,进来坐,到电风扇这儿吹一下。”
虽已不是第一次到张志明家,但这次彭传原还是发现了一些新变化,走进去一瞧,厨房里整体橱柜、灶具一应俱全,卫生间里电热水器、抽水马桶一样不少,这条件不比城里差。
“以前,婆婆有心脏病,那口子右腿也有残疾,日子过得十分贫苦。自从有了好政策后,在大家和村干部协调和帮助下,我家也奔向了小康,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婆婆的病有大病医疗保障,我接了竹编的活,我家那口子也参与了公益岗,生活正慢慢好转。”
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村民们的房子新了、腰包鼓了,村里的人气也更旺了。地处丘陵地带的长冲村,是昔日大伙眼里贫困闭塞的小山村,如今旧貌换了新颜。截至2020年底,长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5420元,比2014年8102元增加近一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当地竹编加工、优质稻、油茶等越来越旺,村民们对乡村治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家好!我是张母桥派出所驻长冲村民警,也是一名‘新长冲人’,咱们都是隔壁邻居哟!”在每季度召开的警民恳谈会上,彭传原都坚持用家乡话与村民们交流。在他看来,这样既入乡随俗,也拉近彼此的关系,开展工作更为方便。
除了每季度与村民们共商“平安大事”外,为了提高见警率,让村民们更有安全感,在彭传原的带动下,除了落实驻村警务各项制度外,还推行“1+1+N+N”管理模式(即一名民警+一名辅警+19名协管员+数量众多志愿者),各村民组长原则上担任所在村民组综治协管员,同时,每个组发展至少3名以上年富力强的平安志愿者,定期开展夜巡,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
“夜间巡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夜巡,我们真解决了突发事件。”长冲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高俊生说的事情就发生在今年5月中旬。
据了解,当天,巡逻组夜巡至长冲小学背后的乡道时,发现路边电线杆被货车撞断。这种情况第二天肯定会影响学生到校上课,大家当机立断,将此情况向派出所报告,在处警民警固定现场证据后,村电工进行连夜抢修,这样一来,安全隐患被及时排除。
治安好了,村民间矛盾也有了更好的解决渠道。在长冲村,村里设有警民联调室,并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专职调解员,各村民组长为兼职调解员。轻微矛盾纠纷由村民组长就地化解,一般矛盾纠纷由包片村干部和村民组长一同调解;疑难复杂纠纷或涉及外村镇的,由村委、驻村民警、专职调解员共同调解。自2019年以来,村里矛盾纠纷无一例上交至派出所。
“现在苍蝇、蚊虫少了,生活环境越变越舒适,就连邻里吵嘴打架的事也跟着少了。”张志明激动地说,“大家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真得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村民生活有了新盼头。”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李斐 通讯员 王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