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序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开展英模学习教育,选树推荐一批事迹可信、形象可亲、品格可敬、精神可学的先进典型,从即日起,省司法厅联合本报策划推出“身边的党员故事”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通过持续讲述安徽司法行政干警和法治工作者感人的事迹,全面展示党员干部时代风采,弘扬英模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进而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激发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和保障。
扎根一线的 “白湖柳”
▲王永红(右一)在督查警容风纪。
人物名片:
王永红,男,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沐集监区党委副书记、副监区长。
所获荣誉:
2014年,被省司法厅评为“身边最美共产党员”;
2015年,荣获2013-2014年度厅直系统“优秀共青团干”称号;
201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25年警龄,17年党龄,流走的是逝者如斯的岁月,不变的是坚如磐石的初心。王永红历经医疗卫生、教育改造、政工纪检等多个岗位,展现了一名新时代优秀监狱人民警察的品格和成色。他把青春和汗水洒在钟爱的监狱事业上,像极了顽强生长、默默奉献的“白湖柳”。
细微之处显本色
2021年6月25日,在沐集监区(白湖医院)分控中心值完班后,王永红一夜无眠。他洗一把脸,拖着熬了一宿的疲惫身躯,带领医疗民警开始查房。来到综合病区509病房巡查时,他发现罪犯刘某打的饭没吃,强烈的职业敏感促使他多了几分警惕。
▲王永红带领民警在监房巡查。
罪犯刘某今年83岁,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一直留在病区康复。由于年龄较大,牙齿残缺,中饭、晚饭吃不下去,只有在早上吃一点流质稀饭。王永红便安排执勤民警为刘某调整饮食。几天后,刘某的身体状态好了许多,他感激地说:“管教干部对我不抛弃不放弃,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改造?”
寻常处见不凡,细微处见真章。沐集监区(白湖医院)目前除关押精神病犯、病残犯、感染病犯外,还承担着全局及白湖区域其他监狱罪犯的日常就诊医疗(包括住院治疗)等医疗保障工作。王永红自2021年3月调任沐集监区主管工作以来,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建立狱内罪犯急救通道,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爱岗敬业勤学习
“有事要做好,没事找事做”,是王永红的工作信条。他曾是一名妙手仁心的“白衣警察”,由于工作出色,转任龙山监区政工科科长,同时兼任监区机关党支部书记。政工工作繁杂,政策性强,要求高,他带领科室同事克服困难,边干边学,很快适应了新岗位,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
2017年3月,分局党委提任王永红为梅山监区党委委员,分管罪犯教育、生活卫生工作。他严格落实“罪犯一日健康流程”,并创作“罪犯一日健康流程”狱园歌曲在全局推广;组织创作的“服刑人员三十个怎么办”漫画受到高度认可;推进梅山监区“两室两队”文化品牌建设,实现康复文化与教育改造工作融为一体。
一路成长,一路学习。王永红先后通过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主治医师资格考试,以及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资格考试,并发表个案报道、论文等十余篇。其中,《沟通在监管医疗中的作用》一文获华东地区监管医学论文二等奖。
愧对家人不言悔
2017年4月,王永红的妻子闫晓芳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双方约定,为了不给家中父母增加心里负担,对二老隐瞒事实。治疗的过程是痛苦的,一次手术两次化疗三次住院,王永红忙于工作不能全程陪护,有时照料不到半天,就急匆匆返回岗位。
2019年10月,组织需要选派民警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工作一年,王永红主动提交了申请。可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消瘦的面庞时,他又犹豫了。开明的妻子对丈夫给予了充分的理解,王永红如期踏上行程。临行前,他紧紧握着妻子的双手叮嘱道:“安心养病,好好保重!”简短的8个字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安抚,是一名警察的隐忍与坚强。
战“疫”路上闪亮的星
▲李德新在指挥中心进行调度。
人物简介:
李德新,男,1967年4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九成监狱管理分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四级高级警长。
所获荣誉:
2015年,获评2014-2015年度省直监狱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一声号令,他毅然告别病床上的女儿,回到岗位挑起重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以坚韧的高贵品质、过硬的工作本领、高昂的战斗热情,守护着监管安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成为战“疫”路上闪亮的那颗星。
苦活累活都给我
2020年1月,李德新正在苏州陪护患有白血病的女儿。其女儿已做过骨髓移植,因血小板过低并伴有肺部感染入院治疗,其妻子处于胸腺癌术后药不离口的阶段。原本,单位领导叮嘱他趁着春节假期就要来临,多陪陪家人。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德新纵是有万般不舍和担忧,还是义无反顾回归岗位。
他的选择让大家为之动容,一名民警据此写下诗歌《返程》,“那一刻,我听见一阵怦怦的心跳,那是忍痛割爱的心跳,那是含泪转身的心跳,那是初心承诺的心跳……”
▲李德新在夜班执勤中。
“苦活累活都给我!”疫情防控关键期,李德新接到将分局所有刑释人员逐一送返原籍,并与当地司法行政机关交接的艰巨任务。他日夜兼程、勇敢逆行,在两个多月时间里,驱车25000公里安全送返刑释人员70余名。
让同志们多休息会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分局为了缓解基层民警长时间执勤压力,决定派遣机关民警下沉一线充实警力,李德新又主动报名请战,包揽下每晚9点到次日6点的夜班执勤工作。同事们心疼地劝他:“赶紧回去好好休息,你可不能累垮了,你妻子和女儿还指望你呢。”他总说:“没事,来了就要多做点事,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要珍惜。”虽然眼睛里布满血丝,他的眼神却无比坚毅。
一轮封闭执勤结束,李德新又向组织申请继续参战。他再次包揽了15天的大小夜班,还积极参加临时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白天夜晚连轴转,李德新瘦了一圈,可他却毫不在意地说:“没事,我本来觉就少,扛得住,让同志们多休息会吧。”
是女儿生命里的光
父亲节这一天,正在监区执勤的他,收到女儿的礼物和电话祝福:“爸爸,您是我暗夜里最亮的那颗星,也是我生命里最温暖的那束光,我爱您,请您一定要多保重身体……”
听到女儿这番话,李德新强忍着感动的泪水,给女儿打气,“你们平平安安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我在家好着呢,不要担心我!”封闭执勤的日子里,他养成了写战“疫”日记的习惯,将那些不便告知于他人、只能深埋心底的心事,“藏”进日记本里,“早上打电话给财务科,请同事帮助查看大病救助款是否到账。丫头升不上去的血小板和急等缴纳的住院费,成了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
越是逆境,越是考验一个人的品性。今年以来,党史学习教育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李德新在黄湖监区党员大会上动情地谈自己的体会:“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党员干部,无论发生任何情况,我们都要坚守党性,不触底线、不越红线……”
“拼命三郎”时刻在状态
▲李刚在电脑前学习。
人物简介:
李刚,男,1987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宿州监狱第二监区监区长。
所获荣誉:
2018年,被评为省直监狱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其所在监区获省司法厅抗疫期间通报表扬集体。
像“小钢炮”一样,个头不高,浑身透着干练、果敢;说话不多,面对重任,从来都是铿锵有力回应。去年,李刚共参与大墙内值班及隔离备勤270余天,其中,时间最长的一次隔离封闭值班达到56天。急难险重不叫苦、关键时刻顶得上,李刚用自己“拼命三郎”般的工作状态生动诠释了“小钢炮”的价值所在。
监控视频惹泪流
“其实平常我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但看到那个视频确实没忍住,感觉自己太对不起女儿和家人了。”李刚说的视频是去年三月的一天夜里,家中监控录像拍下的酸心一幕。
▲李刚同服刑人员进行谈话谈心。
那天凌晨,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睡梦中的女儿突然惊醒,可能是梦到了爸爸妈妈,于是对着家里的监控探头张开双臂,求着视频那头爸爸妈妈的抱抱,然后抱着自己的娃娃又小心翼翼地睡去。
这个动作是李刚与女儿的约定:“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会在监控视频的那边一直看着宝宝,要是想我们了,就张开双臂,爸爸妈妈都会在视频那头抱抱你。”
李刚的妻子是宿州当地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当夫妻二人都奋战在抗“疫”一线时,家里只剩下年仅四岁的女儿留守。待到疫情褪去,李刚与年幼的女儿尚能重逢团圆,爷爷的去世却成了李刚心头无法愈合的痛。
去年疫情最吃紧的当口,还在封闭值班的李刚突然接到家中的电话:爷爷去世了。那一刹那,李刚感到深深的自责与愧疚,从小被爷爷带大的他,却连爷爷临走前最后一面都没能看到。
因人施策有良方
针对当前押犯构成日趋复杂的客观实际,李刚坚持因人施策,制定个性化教育管理措施。
罪犯李某某,因打架、行为养成差、私自制作隐藏违规品等,身背四个处分和十几次扣分。面对这样的“难缠头”,李刚并没有放弃他。通过个别谈话教育,了解思想动态,并与他的家人联系,制定帮教方案。
努力最终没有白费,在李刚的努力之下,李某某一点一点改进。前前后后历经两年时间,李某某重拾了改造信心,并获得了减刑的机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踏实苦干再出发
作为押犯监区主管,李刚深知“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始终坚持工作上带头、行动上作表率。
执行封闭执勤任务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睡眠不到五小时,而且是连续几十天如此。也正是他的辛苦付出,激励着监区民警熬过了那段最艰辛的时光,监区整体工作也一直保持稳定。
“监管工作没有捷径,只有沉下心来,踏踏实实苦干实干,才能保稳定、促发展。”在去年以来的封闭防疫管理各项工作中,李刚所在的第二监区取得了全监考核第一名的佳绩。
“成绩对我来说永远都是过去时,履职尽责始终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取得的成绩,李刚很谦逊。
忠诚无悔“守门人”
▲邓毅指导队员进行技能训练。
人物简介:
邓毅,女,1979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省女子强制戒毒所警戒护卫大队政治教导员、一级警长。
所获荣誉:
2015年,被省戒毒管理局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风里雨里,她用脚步丈量场所安全;疫情防控,她绝不放过丝毫安全隐患。她如挺拔的松柏,屹立坚守着岗位;又像负重前行的骆驼,循环往复地巡逻。为确保场所第一道安全屏障的稳固,她立志当好坚定的“守门人”!
率先垂范增强凝聚力
作为警戒护卫大队党支部书记,邓毅始终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安全”的工作思路,把支部建设第一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进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建设,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更加强劲。
在大队人员不足,执勤警力紧张的情况下,邓毅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至今,她值班160余次,多次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带班,生病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邓毅通过监控对场所重点部位进行实时巡查。
她将开展谈心谈话作为教育党员的重要抓手,同大队每位民警进行“振士气、除燥气、强风气”的交心谈话,鼓励党员民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内部潜力,增强了民警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实现了缺人不缺岗、补位不缺位,铸就了场所监管安全和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建章立制强化执行力
场所安全管理点多面广,有赖于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邓毅注重强化制度执行力,以《外来人员进出戒治区管理规定》和《外来车辆进出戒治区管理规定》两个规定为抓手,加强了戒治区大门管理。同时,建立每日监控倒查巡查制度,加强对民警值班情况监督,及时进行值班情况反馈,确保人防、物防、技防有效运行。
此外,她还修订完善了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科学设定演练方式、应急装备、保障措施等关键环节,细化了重大节假日及外出安保方案,对人员保障、装备配置、应急措施等涉及到的各类风险认真排查,确保每一个环节“无盲区、有对策”。
严格把关提升战斗力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邓毅认真总结思考,通过严把“四关”,细致做好警戒护卫大队的日常工作。
严把“值班备勤关”,实行下班后及夜间备勤制度,对前一天值班情况进行视频回看,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严把“疫情防控关”,坚持“凡进必测,凡进必验,凡进必消”的原则,对外来人员落实“一测二查”,即测体温、查健康码、查随身携带物品,对外来车辆实行“三开四查一消毒”,即开门、开箱、开包,查车底、车顶、车厢、驾驶室,落实全车消毒。严把“巡逻巡查关”,对场所环境特别是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人员做到24小时全方位监控,做到问题早发现、措施早采取、隐患早消除。严把“护卫训练关”,加强警戒护卫队伍训练力度,增强技能素质,与驻地武警、公安开展联防联动,不断增强信息共享、协同作战能力。
在邓毅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省女戒所实现了将疫情隔离在大墙外的目标。“我做的都是些平凡的小事。”正是做好了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才确保了场所安全稳定的头等大事。